逻辑悖论、辩证法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内在一致性——从逻辑悖论开始
(2024-07-05 11:49:46)
标签:
辩证法相对论形式逻辑量子力学 |
逻辑悖论、辩证法与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这四个东西,好像有点风牛马不相及,然而,它们却不过是对现实世界不同角度的解释,根本上又统一于现实。下面,我们从形式逻辑的悖论开始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形式逻辑在自身中遇到的困境就是悖论
一个非常著名的悖论就是“理发师悖论”。一个理发师说“我只给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请问,这个理发师能否给自己刮胡子。顺着逻辑,就会发现这样的悖论:如果你认为理发师可以给自己刮胡子,那么结论就是不能给刮;如果你认为不能刮,结论就是可以刮。在这个悖论中你会发现,当理发师与顾客这两个身份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矛盾就会出现。
那么,怎么理解这个矛盾呢?这个矛盾其实是由形式逻辑的假设引起的。形式逻辑认为,A=A,A不等于非A,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本质区别,绝对不能混同。理发师悖论之所以形成悖论,就是把理发师与顾客这两个不同的身份加在一个人身上,其实就是理发师=顾客=一个人,于是悖论就出现了。这个案例其实揭示了形式逻辑不是万能的,是有前提的。一旦触及这个前提,形式逻辑就会以悖论的方式呈现出来。悖论,其实就是对形式逻辑的否定。
悖论揭示了形式逻辑的局限。那么,突破这个局限之后的新逻辑是什么呢?那就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前提正是A=非A。当然,这个前提并不是以肯定的方式提出来的,而是以对形式逻辑前提的否定提出来的。看看这个前提,其实就是没有前提,因为A=非A,其实就是否定一切。这个前提唯一揭示的,就是两个看似不一样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回事。A和非A是一个整体,即矛盾统一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一方不可能单独存在。
二、运动变化辩证法的现实表现形式
那么,现实是如何呈现这种矛盾的呢?观察现实,你就会发现世界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变。之所以有时候你觉得没有变,那是因为间隔时间短,你感觉不到。如果拿着显微镜看,你就会发现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对这种情况的一个很好比喻。
如何理解时刻变化的世界呢?如何你持有形式上学的思维方式,便会坚持存在一个恒定不变的A,然后描述A的变化,如A在吃饭,A在睡觉,A在工作。如果你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便会这么描述:吃饭的A,睡觉的A,工作的A。这两种描述方式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辩证法认为根本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A,而是处于各种状态中的A。就是说,真实的存在是A与A的状态是一体的,如果脱离了A的状态来谈A,那么A就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即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实体存在,所有的真实存在必定是在某种状态中。
那么,我们常见的常在(相对恒定),现在经过推导,竟然发现只是错觉假象,这一点让人很难接受。对此,我们再详细分析人的感觉过程来说明。首先,我们要承认所谓的常在只是我们感觉中的常在,而不是感觉之外的东西。在我们的感官中,眼睛是感受存在最敏感的器官,光速是30万公里。我们感知事物也是需要有时间的,我们所看到的事物是之前发生过的,而不是事物即时的状态。这种感觉不明显,但是在宇宙大尺度空间就比较显著。比如,太阳的光线到达地球的时间是8.3秒,这意味着我们所看到的太阳是8.3秒之前的,而不是眼睛感受到太阳光时刻的太阳。如果我们要想事物不发生变化,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时间趋近于零。在时间完全为零的情况下,事物就固定不变了。那么,新的问题出现了,如果时间为零,那么就意味着没有光线能够到达我们的眼睛,我们无法感受到事物的存在。这说明,如果追求绝对恒定不变的存在,那一定不是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也就是说对于我们来说不存在。这其实就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观点,即时空一体化。我们感受到的空间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如果时间趋近于零,我们所感受到的空间就趋近于零。所谓的空间是一个形状如钟的时空钟,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延申。
三、量子力学揭示了客观存在的真相
形式逻辑的基础是因果关系,即前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然而,量子力学揭示了一个与因果逻辑相矛盾的现象——观察者效应,即意识本身决定了事情的结果。就是说,一件事情意识没有介入的时候是一种状态,介入后是另外一种状态,意识本身改变了事物的状态。这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对于反复出现的东西,我们就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可验证性也成为科学的标准。作为客观的东西,与我们的意识是没有关系的,即使你没有意识到,它也会存在着。但是,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对于没有进入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只是一种猜想。就是说你认为它存在,但是你无法描述它存在的状态,也就是说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不是具体的存在。这种存在,其实只是根据以前经验的一种猜测。至于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你是不知道的,有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已经消失了。量子力学把这种意识之外的存在称之为叠加态,就是说各种可能性都有。一旦你的意识介入,那么这种叠加态就立刻坍缩成一种确定的状态,呈现在你的眼前,这就是你所看到的现实。量子力学其实证实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谓的客观,不过是意识中的客观,根本不存在脱离了意识的客观。脱离意识的客观,我们是意识不到的,因而对于意识来说就不存在,而只是想象和猜测。
四、辩证唯物论是集大成后提炼的精华
辩证唯物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实践观点其实就是运用辩证思维观察现实得出的结论。实践的观点,其实是否定了以前的主客观二分法,指出所谓的主观和客观,都不过是抽象的概念,至于谁决定谁,是永远也说不清的。现实中的主观和客观是同时产生的。现实中,客观进入主观的感受,成为主观的内容(相当于状态中的人),而所谓的客观,也不过是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不存在脱离了主观的客观。这一点,与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效应是完全一致的。这样,主客观这对抽象中的对立,在现实中就融为一体。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家与工人对立的时候就曾指出,必须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家与工人的现实联系中分析这种对立,而不是抽象的分析。现实中事物的运动变化,在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抽象思维中,就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所谓的对立,是抽象的对立,而所谓的统一,是现实的统一。就是说,抽象的对立,是对现实统一的分析,而这种对立分析,必须回到现实的统一中,也就是回到它分析的前提,才能消除对立,存为一种现实的存在。纯粹的对立只能存在于抽象思维中,相行不悖,直到碰到对立面共同的假设前提成为悖论,而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