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践观

(2022-12-08 13:14:01)

理解实践的概念,要跳出唯物和唯心的传统划分,而回归真正的现实,即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现实的。康德把世界分为三个层次:经验、先验和超验。这是理论的划分,但在现实中三者的界限又是模糊的。当我们获得了新的知识,之前的超验世界的一部分就转换成了经验世界的东西。同时,在现实中,先验我们是看不见的,经验本身就是对象和先验结合的产物。因此,先验本身就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分析,也不能算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举个例子说明理论与现实的区别。我们的感性经验中有现在这么一个概念。你相信此时此刻感觉到的东西,包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这就是经验。但是你还相信感觉不到的东西也是存在的,比如此时此刻美国再发生什么,太空站发生什么。虽然你此时此刻并不知道,但是你相信一定是在发生着什么。虽然你并不知道,但是并不代表并不存在。那么对“现在”这个概念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所谓的感觉不过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反应都是有一个时间差的。比如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是83秒,那么当你看到太阳的时候实际上是83秒之前的太阳,但是你并不能看到此时此刻的太阳。你相信此时此刻太阳也一定在发生这什么,但你却不可能知道具体是什么。这就是猜想和现实的区别。不知道具体的内容,那么所谓的知道就只是一种猜想。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无法证明,因此就不是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时空是一体的,就是说你所能感觉到的空间和时间是密切相关的,时间越长,感觉到的空间范围就越大。如果把时间缩短为0,也就是即时,那么空间也就为0,也就是说现在的概念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日常所说的现在,其实只是经验意义上的现在,也就是说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到时差的现在,但其实是有一定的时差的。但是如果开视频会议,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时差的存在。

回到马克思所说的现实,其实是经验到的事实,所谓的客观,也就是经验到的客观。就是说,我,我们不能离开人这个主体来讨论客观存在。其实能够被我们所讨论的客观存在,就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是被主观意识到了的存在。因此,客观的主观性,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客观的前提。无论是康德的超验,还是先验,在现实中都统一表现为经验。所谓的经验,就是主客观的互动,这个过程就是实践。一方面,主观反映客观;另一方面,主观改造客观,形成新的客观事实。实际上,所有的文明,即人类的创造物,都是实践的结果。实践是真正的现实。以前的主观和客观的划分都是一种猜想和幻觉。为什么这么说呢?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没有实践,主观是不可能知道客观的。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客观才反映在主观上。因此,可以说主观和客观是实践的两面。没有了实践,主客观的概念就都不存在,一旦回到实践,主客观同时出现,但主客观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主观既反映客观,也改造客观,形成新的客观。这就是现实的含义。

所有的问题,其实可以回到老子《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实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旦想要表达清楚,就不可避免掉入形而上学的陷阱。马克思主义本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因为它是以实践作为整个理论基石的,而理论和实践对立的。这就导致要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阐释清楚非常困难,换句话说,要从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搞懂,或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理论,可能是方向性错误。马克思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对哲学家们说来,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变成了从语言降到生活的问题。” 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反这仅仅看做理论的任务。“。因此,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有辩证法的思维,而辩证法与形式逻辑又是对立的。不转换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很难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住处指出,人为抽象所统治。人的思维作为先验之物,确实影响着我们的认识,但是实践仍然是决定性的力量,终将会使每一个人面对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