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中的道
(2022-11-19 12:42:10)
小说《天幕红尘》中有这么一句话,“唯有变是不变的”,因为包含了“变”和“不变”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因此这句话本身没有漏洞,怎么说都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叶子农一句“你这句“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了?”瞬间就让这句话破了功。原因何在?就在于《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道理只能悟,却不能说,一说就变了味。因为道本身是无形的,一旦说出来,必然就有载体,比如语言和文字。于是,附在语言文字上的道,即有形的“道”,与无形的“道”本身就有了区分。有形的道不可避免地与作为载体的材料融合在一起,于是,虽然“唯有变是不变的”这句话揭示的道理没有问题,但如果把这句话本身反置于其自所表达的道理之中时,就产生了问题。“唯有变是不变的”到底还变不变?这句问话针对的不是其所阐述的道理,而是这句话本身,是这个道理的形式,而不是其内容。但是形式与内容又是融为一体的。这句问话揭示的其实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内容无法超越形式而表达出来,一旦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就会受局限于形式本身,从而形成新的对立和矛盾。
正是因为矛盾和对立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在我们阐述和表达矛盾的时候,阐述和表达本身也包含着矛盾,只能用一种矛盾表达另一种矛盾,而无法摆脱矛盾来表达矛盾。“唯有变是不变的”这句话因为包含了矛盾的两个方面而无懈可击,却无法摆脱自身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因而也不完美。因此,道理是说不明白的,但是却是可以领悟的。要想帮助他人领悟,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比喻。一个恰当的比喻,形象生动,令人开悟,比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另一个办法就是身教,做榜样的力量远大于降到了,故《道德经》中提倡“行不言之教”。自悟的办法就是多多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和感悟。光看书是永远无法开悟的,原因就是上面的例子——道理是无法靠说来讲透的。
大道至简,学多则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此时大概就是得道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