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场与观点

(2022-11-08 18:12:49)
标签:

立场

观点

这里转发一篇文章,与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观点很类似。

立场,限制了我们思考的自由

 

豆豆三部曲感悟之十六:如何看叶子农和乔治的赌局?

01 高人之间的精彩对决

《天幕红尘》是作者玩的一场哲学游戏,这个哲学游戏最烧脑的场景,就是美国知名媒体总裁乔治跟叶子农打赌的两个命题:

1、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2
、唯有变是不变的。

从面上看,这两个命题相互之间有点矛盾,但都是我们日常认知的道理,几乎不可辩驳,那么叶子农是怎么驳倒这两个命题呢?

这还需要多少了解一下背景:

时代背景是 S-Lián-Ji-T,叶子农是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喜欢研究 MKSZY 并有独到见解,乔治希望叶子农参与他的 GCZY 运动一百年》大型电视片,来赚取商业效应,并为此开出 $1000 万的价格。但叶子农认为他追求的是对实事求是的深刻理解,是超越 政治形态的立场,既然出离立场,他的观点就无法获得立场大众的认同,也就无法达到乔治的商业目的,所以他拒绝参加。

但乔治认为叶子农是个讲理的人,就跟他约定了一个赌局,如果叶子农能驳倒他的两个命题,则可以白拿 $20 万现金走人,如果叶子农无法驳倒,则要乖乖就范,签合同为乔治的项目服务。

真理面前,钱总是一文不值

我们看看叶子农对这两个命题的精彩应对:

叶子农在看问题前,就说:请帮我找个袋子,我先把钱装起来。
乔治平静地吩咐秘书:去找个袋子。
叶子农拿着命题只说了一句话:您这个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了?
乔治沉默了许久,说了一句话:你走吧。
叶子农说了声:谢谢! 放下命题,提上一袋子钱转身走了。

从结果上看,是乔治承认叶子农驳倒了命题,但是这里至少有几个疑问,第1,为什么叶子农要先拿钱后看题? 2,叶子农为什么没有去否定第一个命题? 3,第 2个命题到底有什么漏洞?

02 “意见之路是有漏洞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叶子农做事的一个关键前提:不设立场。对于MKSZY,他只追求实事求是的本真,不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去维护 MKSZY 形成的 政治形态,更不会去讨好西方的意识形态。

叶子农认为,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子里是无法立足的,因为没有可以让你立,但反过来,任何一个,由于其片面性,都有漏洞。所以叶子农认为:凡是能推导出我该签那份合同的原理设置,就必然是有漏的...... 只是这么漏与那么漏的区别。"

为什么有了立场就会有漏洞?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中得到一些启发,巴门尼德认为有三条路可以选择:意见之路、虚无之路、真理之路。

其中,意见之路就是我们的日常的观点,例如乔治是媒体公司总裁,但是一年后,他未必就是媒体公司总裁,他今天身体健康,明天也可能就发生意外。同理,你认为一个人身体强壮,但是几十年后,他会变得老态龙钟,因此,意见之路所指的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是不可靠的,不是真正的存在。

虚无之路是指那些想象出来的东西,例如鬼、精灵等,它们自然是不存在的。

剩下的只有真理之路才是永恒的存在,巴门尼德的说法是:能被思想的才是存在,例如 MKSZY 的精神实质实事求是可以永远被我们谈论、思想,它属于绝对的存在,在实事求是里面,包含了时间、空间、矛盾的所有变化,这些变化成为一体,不可分割。如果用我们东方的哲学来套这个真理之路,老子的就是真理之路,看似虚空,但是一切又由而生,且包含了一切的变化,道是永恒的存在。

 

可以看出,叶子农走的是真理之路,而乔治总想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改变叶子农,有立场,就是意见之路,就是可变的,会有漏洞。否则,乔治应该知难而退,不应该有这场赌局。

所以,叶子农根本就不是来赌的,他在还没有看题之前,就先认定意见之路必然有漏洞,这就是他先拿钱的原因,在他的内心中,战胜意见之路是事前的必然性而不是事后的可能性!

03 这两个命题有什么漏洞?

第一个命题: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为什么是错的?

相对绝对就如一样,是矛盾、对立的,MKSZY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高层的智慧都是相似的,道家也认为,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的对立统一,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阴阳对立而统一

第一个命题的问题在于把对立统一、不可分隔的分离了,正确的说法是真理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关于第一个命题的错误,乔治也是清楚的,他不过是想用这个错误的命题,让叶子农陷入第二个命题的困扰中。叶子农对此心有灵犀,根本不花时间去否定第一个命题,或许,叶子农认为他先拿钱的行为本身就否定了这个命题。

关键就在于第二个命题唯有变是不变,这个命题就没有第一个命题的漏洞,把不变对立统一起来的,理论上确实难以驳倒。但是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只可悟,不可说,一旦说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那个了,真理本没有立场,但是一旦被表述出来,就又变成了意见之路,叶子农抓住了这一点,第二个命题的漏洞其实不是命题的内容,而是出命题这件事本身,所以叶子农最终以一句反问:您这个唯有变是不变的还变不变了? 让乔治陷入两难。

乔治也是高人,他在输了赌局后,猛然反省,他自嘲地一笑,说:这下好了,还没张嘴就错了。 这句话明显是在惋惜他第二个命题的漏洞,然后他也意识到:这倒让我相信了,他真的不是立场的,他是不违心的。

04 识别立场,是大智慧的修炼之路

古希腊辩士学派的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也就是每个人的观点对他自己来说都是对的,这是一个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会有多少观点和尺度,如果我们陷入到中,离实事求是就越来越远,所以,佛在世时教导弟子们依法不依人,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MKSZY 的实事求是跟你说事物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那么我们是不是做事都要出离立场呢?显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不可行的,除非你像叶子农那样做一个隐士。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识别立场,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有立场或无立场,而在于我们做事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哪个立场,以及立场对思维造成的扭曲。

当回到家听到老婆说你:你从来都不拖地,我们总会有一种辩解的冲动:我上个月才扫过,然后一场不快就发生了...... 还有,领导骂你你纠结吗? 孩子不听话你纠结吗?我突然感慨:我们天天纠结的对与错,大多不是真相的问题,而是立场的问题!

识别立场不一定要出离立场,但一定要修炼出离立场的思考状态,出离立场看似没有立场,但实际上是要具备在所有立场看问题的能力,不容易做到。但我们可以先做到:在没有出离立场思考的前提下,先悬置道德判断,观察身边的高人,他们从不因为一点事情高谈阔论地发表感言,他们是在悬置道德判断

修炼出离立场的思考状态

我自己总结了识别立场的三个要点:
1
、怎样判断一个观点是不是公正,可以问自己 3 个问题:

·       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

·       调转立场,你能接受现在的结论吗?

·       在其它情况下,你能抱持态度的一致性吗?

2、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在抬杠
只要你是出离立场来质疑,就是对真相的追求,如果为了立场而质疑,很可能那就是抬杠。

3、捋顺真相-事实 - 立场之间的关系
事实不过是感官采集到的片面信息,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不足以为据,而立场往往让我们关注某些事实而又可以忽略其他事实。真相并没有对错,而立场才分对错。这也让我想起电影《后会无期》中的那句话: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分对错

有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从今天的感悟来看,这就是在立场上思考问题的结果,是缺乏更大格局的表现,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