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圣火登顶看体育摄影发稿速度

(2008-06-26 21:38:47)
标签:

奥运会

圣火

体育摄影

摄影

体育

分类: 摄影笔记

(注:此文首发于《中国摄影报》2008年6月13日)     

                 从圣火登顶看体育摄影发稿速度

 

5月8日,由19人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携奥运圣火火种向珠峰发起冲击,其中五人在距珠峰8844米顶峰30米处从9点11分开始传递奥运圣火,9点17分,最后一棒火炬点燃,标志奥运圣火登上了人类最高峰。

9点24分35秒,新华社第一张珠峰传递火炬照片进入我们报社的图片系统,画面为第一棒火炬点燃,摄影者为新华社特约记者、登山队员之一的扎西次仁。此次,距事发时间只间隔短暂的13分钟。10分钟后,即9点29分35秒,同样画面,但配有英文说明的图片照片进入系统。 18秒后,即9点29分53秒,第三张图片,也是首张奥运圣火抵达珠峰峰顶的照片收到。

这次圣火登顶珠峰的摄影报道,新华社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因,一马当先,拔得头筹。其它通讯社只能转发新华社的照片。据称,这次新华社特约了数名登山队员拍照片,这些特约摄影记者用改装后的诺基亚N82手机,利用中国移动在海拔6500米处特设的卫星基站,在珠峰上即拍即发照片,照片的像素达到2048 x 1563,图片大小为652KB。

这次圣火登珠峰的照片发稿,是新闻摄影报道在摄影器材和传输技术上的一大进步。手机成为因时因地限制而特意安排的采访用器材,并借助无线通讯网络,使这项以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短暂的时间内圆满完成。

体育摄影多年来一直是推动摄影器材发展进步的主力军。镜头的长度、相机快门速度和相机马达一秒钟连接的张数,成为决定体育摄影成败的关建性外在因素。正如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一样,体育摄影追求的也是同样的理念。特别是近年来数码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将体育摄影推向了速度的极限,发稿的速度不再以时计,而是以分计,甚至以秒计。以前,摄影记者用胶卷拍摄采访,需要冲胶卷、扫描底片进电脑后才能将照片发出去;更早前,需要用底片放印出照片,将照片扫描后用模拟信号传输照片……

                            从圣火登顶看体育摄影发稿速度

今年3月21日,在荷兰举行的欧洲游泳锦标赛上,路透社摄影记者沃尔夫冈·瑞苔(Wolfgang Rattay)在泳池内放置了一个水下防水装置,里边放有一台装有15mm鱼眼镜头的佳能EOS1D MARK 2N相机。当天,法国泳将阿兰·伯纳德(Alain Bernard)有望打破100米自由泳纪录。发令枪一响,参赛选手飞身入水,沃尔夫冈·瑞苔(Wolfgang Rattay)即时在岸上按下了连接着水下相机的快门线。相机捕捉到一系列阿兰·伯纳德(Alain Bernard)入水前后的照片,同时将这些图片实时传送给水下另一个防水装置内的佳能图片传输器。这个传输器则即时将接收到的图片信号转发到沃尔夫冈·瑞苔(Wolfgang Rattay)在岸上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几秒钟后沃尔夫冈·瑞苔(Wolfgang Rattay)开始将这些图片发送到远在亚洲的新加坡路透社亚太分社。图片又随之迅速地被那里的图片编辑发送给路透社的全球图片订户。从法国泳将阿兰·伯纳德(Alain Bernard)在荷兰打破100米男子自由泳世界纪录到他的入水照片出现在全球路透社图片订户的电脑终端,只花了四分钟时间!也算是个世界纪录了。

 

每届奥运会,各新闻机构必定展开激烈的新闻竞争。奥运会是竞技场上金牌的较量,也是通讯社发稿速度的比拼。

 

你准备好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