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速记 |

3月24日,一个貌似平常的日子,对我来说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是摔大锅的生日;
2006年3月24日,我们报名参加了103.9交通广播的第二届开放日,上到1039,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的秦晓天台长居然跟大锅是同一天生日,于是沾秦台的光,大锅在1039过了一个算是很有意思的生日。
更令人惊讶的是,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1039的许多做法,竟然和我最近整天研究的“数字时代商业规则”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留在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他们真的很重视用户(听众)体验;二是他们活得很洒脱;三是同时做到了专业化和大众化,很不容易。
1039的用户体验和病毒营销
虽然“用户体验”是时下许多“酷”公司所追求的境界,如苹果、星巴克、三星等等,但是我发现,每天相伴我们上下班的1039却是将这一数字商业时代制胜法则实践得最好的——传统媒体。
设立“开放日”的做法,本身就是加深用户体验的最简单便捷的途径。
“病毒营销”更不用说了,最典型的是,我参观过后,就成了一个“病毒”,然后在这里写博客,1039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理念和做法就这样被“营销”出去了。“病毒营销”可不仅仅是只有google这样的网络新锐才能把它发扬光大啊。
中午我们在北广传媒大厦旁边的德满楼FB,为两位初次见面的寿星庆寿。开饭前他们的公关人员拿来一个小册子,让我们每个参观者写留言,大锅沉吟片刻,挥笔写下
“信息互动,真情互动”八个大字。
我所知道的大锅,非常吝惜对他人的溢美之辞,但说了即代表他的真实想法。
“互动”这个简单的词,其实也正是数字时代和所谓的web2.0时代的精髓。
像蝴蝶一样生活
这句话是从唐师增的书上看来的,前面还有一句“像蚂蚁一样工作”。我们没有机会看到1039人的工作全过程,一是去的时间避开了交通的高峰,二是即便只有半小时的节目,他们背后要跑的采访、准备的资料、做的剪辑,我们都没有看到。所以,也无从考究他们是否像蚂蚁一样工作。
但是他们“像蝴蝶一样的生活”我是看到了。
在副台长李秀磊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他们在世界各地排的照片,中间的漫画正是“萝卜”——《一路畅通》主持人罗兵的杰作。(顺便提一句,罗兵在节目里听着很贫,那天却没听他说什么话,看上去挺酷的,他也是我们单位两个“头儿”最喜欢的主持人)。
“信息互动,真情互动”八个大字。
我所知道的大锅,非常吝惜对他人的溢美之辞,但说了即代表他的真实想法。
“互动”这个简单的词,其实也正是数字时代和所谓的web2.0时代的精髓。
像蝴蝶一样生活
这句话是从唐师增的书上看来的,前面还有一句“像蚂蚁一样工作”。我们没有机会看到1039人的工作全过程,一是去的时间避开了交通的高峰,二是即便只有半小时的节目,他们背后要跑的采访、准备的资料、做的剪辑,我们都没有看到。所以,也无从考究他们是否像蚂蚁一样工作。
但是他们“像蝴蝶一样的生活”我是看到了。
在副台长李秀磊的办公室墙上,贴满了他们在世界各地排的照片,中间的漫画正是“萝卜”——《一路畅通》主持人罗兵的杰作。(顺便提一句,罗兵在节目里听着很贫,那天却没听他说什么话,看上去挺酷的,他也是我们单位两个“头儿”最喜欢的主持人)。

那天中午吃的那顿饭是我们多年以来吃得最开心的一顿。
大家都是初次见面,一开始尚有些拘谨,听众们都不太动筷子。等听说李丽的外号“盖东京”的由来后,大家都变得十分好意思。原来据说李莉巨能吃,有一次去日本出差,饿了几天后在自助餐厅狂噬料理而得名。端庄贤淑的李丽对此供认不讳。
中途加入的姚博(警法时空主持人)更是爽朗异常;席间除了有百出的笑料佐餐,更有一位大姐献上一段诙谐的大鼓戏助兴。快活无比……假如王为和文峰也在的话……
大众化和专业化的完美和谐
你哪天路过长安街东段,在建国门和国贸之间的黄金地段,看到赛特旁边那栋砖红色的大楼就是北广传媒大厦。五层全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实况直播厅,当然,除了交通台以外,还有音乐台、体育台等也坐落于此,而且这两个台常有明星出没。
相比之下,交通台最大的明星就是主持人他们自己。在一层大厅挂着去年由听众评出的十佳主持人的大幅照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交通台的名嘴。
为什么交通台的人气这么旺?就我个人而言,我只要在路上,除了听CD,其余的时间都会把频率调到FM103.9。别的台很少听,他们的节目精不精彩我不知道,只是每次一听到其他台的主持人那种港不港台不台的腔调,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在1039的直播厅外,我向专题部主任罗肖兵谈起这种感受,他显然也非常引以为豪。
“要说人话!”
据说在他加入交通台之初,领导就这样教育他们。
我想给《无极》配音的春晓在交通台大概算是一个另类。
说了半天,我也变得跟他们一样贫了。其实我还没说到最关键的——交通台的核心竞争力——全天候的专业化的节目。
很简单,交通就是他们的专业。
虽然他们也有《欢乐正前方》、《美食天下》、《尘封档案》等颇受欢迎,但跟交通风牛马不相及的栏目,但这些都不足已成为1039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别的台也可以做出这样的节目来,甚至做得更好。
他们的实力栏目其实是《路况信息》、《交通新闻》、《1039服务热线》、《车动力》等等,这些栏目所提供的资讯覆盖和听众密切相关的出行、消费(购车和维修)以及文化等各个层面的需求。
除了上述一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路况信息的搜集网络:
与交管局的连通构成网络主体;
在马路上穿梭的出租车流动哨使这张网更加密实;
120多个固定哨起了补漏拾遗的作用;然后还有,
热心听众通过电话和短信不断给他们报路况。
多管齐下,大网一铺开,每天北京的交通状况尽在掌握。
说到专业,交通台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他们其他的部门设置就很有意思,财务部居然被划在了公关部底下。
说起固定哨,我们平时很少听说,那是由交通台两年前从社会上招募的离退休人员组成,哨点专门插在摄像头拍不到的、但又经常出状况的地段。这位大妈就是他们的固定哨信息员,每天在自家楼顶观测路况,然后报给交通台。大妈73岁了,每天徒步上下六楼坚守岗位,令人佩服。你如果听到台里报牛街北口的交通状况,没准就是来自她的功劳。


感想基本上就这些,下面贴一部分照片。
电台一层大厅的纠错墙,主持人在节目里念错的字都会在这里被指出,还会点出是哪天几点和什么节目中念错的,就差没点名。不过本意应该不是让主持人们难堪,因为旁边还列出了相应的多音字的提醒。
在1039的路况信息处理中心,有一块由四台液晶电视组成的大屏幕,北京五环内的路况在上面尽收眼底。不同颜色的路段表示不同的畅通(拥堵)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