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房价已经成为牵动每一个人神经的大事,无论是高层人士,还是市井百姓,都时时关注相关信息。昨天和几个朋友一起植树,话题也离不开房价;同学从海外打来电话,也是询问北京的房价。然而,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外在表现,房价是涨是跌永远如一团理不清头绪的乱麻。是涨,还是跌,这是一个问题。
今天早晨看到几则新闻,有的说涨,有的言跌,经济学家、评论员的观点也南辕北辙,令人莫衷一是。例如,《华夏时报》刊文:“京城4月续演‘价涨量跌’ 开盘量骤减需求强劲”;《第一财经日报》刊文:“申银万国单蔚良:1-2年内房价或跌20%~30%”。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或分析这个问题呢?面对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个人认为,对于复杂性问题,要想提出睿智的见解,必须借助系统思考的智慧。
从系统思考的原理看,我们首先不能只是关注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应该深入一层,看到它在一定时期内的“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模式”,然后更深一层思考,看到驱动其行为变化态势的系统内在“结构”。具体而言,房价昨天如何、今天如何;这个地区如何、那个地区如何;这个楼盘如何、那个楼盘如何——这些都是“事件”,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难以令人产生有创造性的见解;因此,想要有更深的见解,需要把某个地区的房价逐年逐月的变化态势整理出来,以看到其变化的“行为模式”,可以据此作出近期的推测,但不足以作出较为长期、根本性的预测。要想看得更准确、更深刻,需要把影响系统行为模式的各种因素列举出来,看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正确把握或预测哪些因素的影响力度更大,相互博弈的趋势如何。唯有如此,才能洞察先机。
例如,推高房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强烈的需求(无论是自住型需求,还是投资型需求)、土地供应的稀缺性、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特性与现状、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等;抑制房价的因素包括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泡沫”的忧虑等。这些因素又进一步受到更多其它因素的影响,甚至构成“因果互动”的循环。例如,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的通货膨胀心理预期,加上缺乏其他有效的投资、保值增值的渠道,使得一部分“热钱”或“余钱”急切地投向房地产市场,增加了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形成更高的资本价格和对通货膨胀的拉动力;再如,房价的步步高升加剧了开发商捂盘惜售的心理,减少了需求,进一步推高了房价;等等,不一而足。类似这样的循环可能存在数十个,甚至更多,相关的经济变量(或因素)也可能多达数百个;每一个都存在一定的变数,每个循环的影响力度也大小不一。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巨复杂的系统,要想有一双慧眼,“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确实需要具备系统思考的智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