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小灵通9月流失234.8万用户创新高”,因为前一段时间给河南移动进行过系统思考的培训,也曾提到小灵通的案例,所以花了一点时间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对于新闻中的一些观点不能认同,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小灵通退市步伐加快
上述新闻中说:“今年2月,工信部出台了要求小灵通退市的政策,此后,全国小灵通用户仍在以每月一百多万户的数量流失,但尚未看到进一步加速离网的趋势”。但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每月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如果把每月小灵通(无线市话)用户流失数量绘制成图(如图1),就会发现:自2009年1月开始,小灵通退市步伐已呈加快态势。

图1 2009年1~9月小灵通用户流失数量
数据来源:邱昭良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每月发布的“通信业运行状况”数据整理
二、固话业务江河日下
在“2009年9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报告中,“图2.
2006-2009年固定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引起了我的注意。将原图换一种格式(如图2),我发现:固话业务每月发展的用户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越来越小,趋向于一个稳定状态。

图2 2007~2009年固话用户每月变化数量
数据来源:邱昭良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2009年9月通信业运行状况”中的数据整理
三、更深层次的思考
根据系统思考的基本原理——“结构影响行为”,在上述趋势背后,隐藏着一些结构性的因素。正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导致上述业务的变化呈现特定趋势。
图1呈现出的态势是一个典型的指数级增长,显示出在移动通信业务的竞争以及政策导向的共同作用下,小灵通已经日暮西山,颓势加剧。而图2呈现出的态势是典型的“寻的”模式(goal
seeking),显示出固话业务面临一个调节回路,虽然由于小灵通的加速退市,导致固话每月发展(增减)的用户数量节节下滑,但下降幅度越来越小,表明固话业务逐渐趋于稳定。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小灵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业务的关键因素,并模拟它们的相互作用及动态,从而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作出睿智的决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