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日3时(德国当地时间1日21时),2006年FIFA世界杯最后一场1/4决赛在法兰克福商业银行球场打响。法国1比0力克巴西,终结了对方世界杯11连胜,使巴西队无缘四强赛,制造了本届世界杯一个冷门。[新闻详情]
看到比赛结果,我相信很多人会感到震惊。赛前,巴西队被认为是冠军的最大热门,号称拥有“五星级”的豪华阵容,巨星云集,被媒体称为“史上最强巴西”,很多人都非常看好巴西队夺冠。因此,巴西队的出局,令人震惊和扼腕叹息,但我却认为这再次绽现了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的魅力,也是我们反思如何引导一个团队绽放异彩的大好机会。
在这里,我想从巴西队的失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个团队如何取得好的绩效。因为我对足球并不精通或内行,只是根据自己的一些思考,综合一些新闻媒体报道的资料,做出一些分析,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并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一、团队组合:巨星云集不等于团队优胜
对于巴西队今天的失败,其实早露端倪。新浪体育频道一篇文章[查看]指出,巴西队从未捏合成一个整体。对于这场比赛,球王贝利也认为法国队是靠整体战胜了巴西队的个人。他说:“今天,法国队的表现无疑是更好的。……法国队更像一支球队,表现比巴西好很多。……结果再次证明,仅仅依靠高超的个人技术难以组成战斗力强大的球队。这届比赛,巴西队只有个人,而没有团队。”新浪网对法国淘汰巴西赛后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人认为“球星集体低迷”是五星巴西失败的首要原因(占55.6%)(2006年7月2日下午14:07数据,共有33404人参加)[查看调查结果] 。
二、教练:难辞其咎
对于本场比赛失败的原因,众多媒体与足球评论人士也将矛头对准了巴西队主教练佩雷拉。在赛后巴西《圣保罗页报》网络版关于巴西队败因的调查中,超过52%的人选择了主教练佩雷拉。相对巴西读者而言,在中国新浪网的调查中确实,也有20%的人将巴西队的败因归咎于主教练,是第二大原因。巴西队主教练佩雷拉赛后表示,输球责任全部由他承担。佩雷拉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一场很艰难的比赛,是两支世界冠军球队之间的较量。我们的球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输球的责任全在于教练。”我不知道这只是他口头上的表示,还是真的认为如此。不过,拥有这么一手好牌却仅仅带到八强的成绩,教练肯定要负有责任。
对于佩雷拉的不满,媒体的焦点集中在用人上。例如,新浪网上述文章认为,佩雷拉在任用主力左、右边后卫的人选上以及对罗纳尔迪尼奥的使用上,引人非议。
三、队伍士气:激发斗志与精神振奋
对于四年一届的世界杯而言,任何一支球队都不应该掉以轻心,但巴西队赛前的准备和全队的状态却似乎不那么有备无患。新浪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巴西队的失败可以追溯到漫长的备战中,佩雷拉赛后接受采访表示:“我们确实缺少了一些东西,我们在赛前的准备上有些困难,因此球员的身体状况不好,从去年的10月,真正的比赛只有对俄罗斯这一场。”[查看]缺乏积极有效的准备,加上球队整体状态不佳,巴西队在上半场竟然没有一脚射门机会,整场比赛防守上屡屡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明星球员们罗纳尔多、罗纳尔迪尼奥、卡福或者场上蒸发或者不在状态。
四、队长:团队的核心与场上灵魂
对于本场比赛,相对于对巴西队的批评与质疑,媒体和众多评论人士一致对法国队队长、“中场大师”齐达内赞誉有加,认为他是法国队取胜的关键。新浪网评论文章认为,齐达内是法国队的核心人物,他巧妙的技术,精准的传球不断的给对方的防守队员施加压力,而且多次给亨利送出危险传球。下半场正是他的巧妙传球,让亨利在禁区空挡内凌空抽射得分。国际足联技术小组的官员阿尔文-科尼尔表示,“齐达内无疑是本场比赛中最有决定力的球员,他的脚法真是难以置信,他的传球无比精细。他完全是中场的统帅,这支法国队从来没有象今天齐达内领衔的这样优秀”。路透社评价说:34岁的中场大师复苏了,整个法国队也复苏了。法新社评价说:齐达内引领法国队牢牢控制了中场,亨利接齐达内任意球助攻将球打进了迪达把守的大门。在齐达内的努力下,被嘲笑为太老缺乏激情的法国队终于收到了回报,就像1998年世界杯决赛的胜利一样,法国队再次成为巴西队的宿命。法国队长展现出精彩绝伦的脚法,他也成为轻松前进的法兰西军团的催化剂。贝利也盛赞齐达内:“真正的魔术师是齐达内,他统治着中场。”
由此可见,对于引导一个团队而言,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复杂工作,不仅要把握团队的组合、知人善任,更需要适时地动态调整,使团队焕发高昂的斗志,处于良好的状态,相互之间高效配合,方能发挥整体的力量。同时,在引导团队的促动(facilitation)角色中,教练与队长的作用都不可小视。
文章引用自:http://my.cko.com.cn/html/45/1645_itemid_89.html
文章引用自:http://my.cko.com.cn/html/45/1645_itemid_89.html
文章引用自:http://my.cko.com.cn/html/45/1645_itemid_89.html
文章引用自:http://my.cko.com.cn/html/45/1645_itemid_89.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