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策划和设计了的“收藏家”
(2011-05-12 10:14:12)
标签:
赝品文物仿造杂谈 |
被策划和设计了的“收藏家”
文/西风
收藏最要紧的是务实,无论收藏什么品种,搞明白首先是最核心的任务。但有些收藏爱好者或者投资者最大特征是光看表象和形式跟风,从来不去务实研究文物真正的本质。确实要反思了,一些圈子的藏友和网络上一些藏友,从他们收藏的品种来看,非常令人担忧。虽然他们有些人还未醒悟自己蒙在鼓里,但他们收藏圈子里的很多人被自己身边的卧底“残害”,这些看似自己的网络收藏战友其实是景德镇仿家和抚州贩子合作的“内鬼”。经过调查,有些帮圈里的“内鬼”,甚至处于他们圈子的中层核心人员,如果没有这些内鬼,销量和广告效应不会这样火爆的。
有些话,话糙理端。这些不务实的收藏者,因为不具备真正分辨真假藏品的能力,总是用一种表象思维来收藏,这也是他们频频被仿家和贩子设计套上的原因。
2005至2006年新仿的出土型元青花给套上;
2006年被新仿的传世型元青花给套上;
2006年被新仿的博陵帝型元青花给套上;
2006年被新仿制的特大型元青花给套上;
2007初年被新仿制的树根型元青花套上;
2007年至2008年新仿制的海捞出水型元青花套上;
2008年被新仿元代五彩瓷给套上;
2009年被新仿制的描金描银、贴金贴银型元青花给套上;
2010年被新仿元酒瓷器给套上;
2010年至2011年被新仿残器拼整型元青花给套上;
2006年被套的藏友最多最广泛,景德镇仿家和抚州贩子2006年发达起来的人最多。用樊家井挑瓷人的话,2006年只要在樊家井有店的人都发,不发都不行。这拨人现在基本都离开樊家井到别处开办大厂或者正经生意去了。反正那个时期卖仿瓷上亿的就很多,抚州佬就更厉害了,有的村一年三五层小洋楼数十栋统统拔地而起,就向竹林的竹笋。
很多人始终没有逃脱他们精心设计的魔掌。每一次都以为是“检漏”新品种,其实每一次都是被设计和算计。
除了瓷器,还有仿造的“民国故宫封条型”书画,也出自景德镇,2009年走高端,2010年开始走低端,不光是书画,还有五大官窑、印章、玉器等很多系列,价格很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