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摆平范伟的烦恼?
(2009-05-09 09:04:32)
标签:
阿里巴巴范伟诚信通司马平邦it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谁来摆平范伟的烦恼?
司马平邦
昨天,看郑小龙的新剧《我是老板》,姜武和刘艺伟演的。
剧中角色选得太合适了,因为姜武一看就是厚道买卖人,刘艺伟一看就是奷商;不过,后来姜武也成奷商了,和刘艺伟同流合污了。
剧里故事讲得很简单,也有点儿符号化,不过对现实却挺影射,姜武是一卖手机的,一直在卖正品,所以市场管理部门还给他送来一块“守法经营户”的匾,刘艺伟是一个专卖假货和山寨货的家伙,因为赚的钱多,交的税多,所以,也捞了块同样的“守法经营户”的匾,但他们的区别是姜武的买卖越做越赔,刘艺伟却越来越赚。
商人逐利,姜武因势而奷,这奷得多少让人同情。
作为市场管理的工商部门,对姜武和刘艺伟两人的“诚信度”监督显然失控,电剧当然只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无意中揭示了商德失控往往源于监测不力的根本。
前几天,闹得更大的是范伟、张铁林、王刚3位代言的3家招商网站涉嫌加盟骗局的事,据CCTV《经济半小时》报道,湖北黄石地区返乡农民工张女士,发现电视里天天都在播放着投资创业做老板的广告,这些广告个个都以实例说明小投资零风险赚大钱。于是她找到了一家童装的联系方式。起初,张女士也不相信这些宣传,但是想到电视上范伟、王刚、张铁林等人代言的致富网站也在推销,她便下定决心交了13800元。但是厂家提供的童装全都粗制滥造,且价高得离谱。在张女士的小店开业的两个月之后,有不少顾客要求退货,然而,当她找到公司,要求把那些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和滞销衣服进行换货时,却遭到了拒绝。张女士发现,大批加盟商都和她一样,最多的亏掉了9万多元。
显然范伟、王刚、张铁林等人代言的88、3158、28招商等3家招商网站有可能背后就是一个经营人,此人以的3家网站同时出击显然是利用了互联网的“长尾原理”,就像一个《我是老板》里的刘艺伟再加上3个虚拟空间里的刘艺伟,一旦再碰上《我是老板》里的那个糊涂工商所,哪里还能有什么诚信度监督可言呢?
现在,范伟出来为自己的代言倒歉了,而张铁林和王刚还没有倒歉,但我倒觉得该倒歉的是不应只是他们3个,而是那些专业负责监督商户诚信度的市场管理者,那些有权给人送“守法经营户”牌子的人,或者是那些有权给人乱送这个牌子的人。
互联网环境下诚信监督的难度远不是《我是老板》里乱发“诚信牌照”的工商所面临的难度可比,虽然已有《电子签名法》这样的相关法律可依,但考验诚信监督的最终指标是效用——或者将现实生活中的工商监督完全复制到网上已经不足以应付互联网交易可能存在的非诚信危险。
所以,类似阿里巴巴诚信通的第三方认证正越来越成为切实规避网上贸易诚信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即专业网站通过向注册会员出示第三方对其的评估,以及在相应网站的交易诚信记录,帮助会员获得采购方的信任。
2005年马云说过:“中国电子商务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诚信问题,这一整套体系就在于确保解决诚信问题。”阿里巴巴网站保证诚信的方式有5方面,即第三方认证(企业资信调查机构提供信用认证,认证的内容包括工商部门的合法注册记录,业务授权等),网下的证书和荣誉,阿里巴巴活动记录,会员评价,资信参考人。
很多人一提到阿里巴巴马上会想到商人和经商,但如此将贸易行为和监督行为绑在一起的方式,我倒觉得非常值得工商行政部门的借鉴,为网上交易个体一一建立系统化的诚信档案制度,把对虚拟化的网上贸易的诚信监督置于交易行为发生之前,即这种所谓第三方认证的要义。
如此,电视剧里的马一明和现实生活的中范伟的烦恼自然就没有了。
阿里巴巴2007年秋天上市时的市值达到200亿美元,我想,假以时日,若其诚信通系统变成一个可以涵盖中国最大众网上贸易个体的诚信数据库,拿出来单独上市,市值会是多少个200亿呢?
我们不需要这样一个大家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