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股票三板 |
精选层改革走到今天,又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新股上市表现不佳>后续公司发行困难>发行价格压低>好公司选择观望>上市表现更加困难。
如果不做出一些改善,这个循环的破解将越来越难。
直接给几条我的个人建议:
1、微调底价规则:发行人和券商确定的发行底价要变成有保护功能的询价底价。
目前,为应对小概率事件,大多数公司制定了发行底价。但是这个底价在询价时价格保护功能有限,询价者给出的低于底价的价格,依然被作为有效价格参与了最终价格的制定。
所以我建议:要允许券商和发行人自行决策是否将低于发行底价的询价作为有效报价。
大家可能会质疑:现在上市就跌破发行价,说明价格定高了,应该继续压低发行价才行啊。
其实,如果不综合解决问题,发行价定得再低,流动性不出来,跌破发行价都会屡屡发生。
不改变规则,反而令有底气的好公司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进而就对是否在精选层发行产生观望,再继续下去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缺乏好公司驻留,精选层建设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站在这个角度,希望监管层不要简单寄希望于向下建议发行定价作为解决方案,这个会在长周期影响新三板建设,副作用太大。
2、微调战略配售规则
要允许发行人大幅提高战略配售比例,让机构投资者对自己看中的公司买得到、买得多,让原股东、让公司员工也买得到,拿的住,成为博弈力量的重要一级。
目前来看,有些公司的价格,战略投资者是可以接受的,只是买不多,买不多就难以给与更多的帮助,只能变成到期就卖的小股东。
3、允许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做储架发行
市场不好,公司可以先发一部分,先完成上市。
4、改革网上发行规则
先到先得,人均百股的规则市场少见,实际效果一般,难以吸引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兴趣,不符合精选层机构投资为主的定位。
5、发行人和券商要从坐商变行商
不要拿到批文急于发行,要多路演,路好演,让机构投资者发现公司亮点,不能仅凭文字了解自己,尤其是目前的是别时期,要尝试邀请机构投资者到公司现场交流互动,增加感性认识。
6、赶紧推进转板细则落地
转板规则是联通器,可以把科创板、创业板的估值体系传导到精选层,越早出,效果越好。
7、推动基协变更备案规则
去年底,基协出台的备案细则,要求一级市场投资管理人备案产品最短60个月,而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完全不受这个限制。
新三板发展多年,投资者、再融资主力是一级市场投资者,一级市场投资者对三板有感情,有动力,有意愿,也有能力贡献更多的力量。但是60个月的封闭期严重影响投资三板精选层基金的设立,精选层的流动性特征可以满足更短封闭期的一级市场产品存在,所以,呼吁就精选层的投资产品,能否一二级市场投资管理机构一视同仁。
8、下大力气增加精选层投资者队伍
目前精选层的真实投资者数量太少了,大量投资者是被券商以“打新必中、打新保赚”的说法忽悠来的。
要给机构投资者开放各种便利条件,让机构投资者真的把精选层作为值得重视的投资市场。
一个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都是循序渐进的,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唯有不断改革,不断优化。希望大家都来呵护这个市场,使各类参与者更多获得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