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无症感染”
(2020-04-03 23:15:39)
标签:
健康杂谈 |
最近无症感染的话题有点热,美国的报道说无症感染者居然高达25%,引起国内部分人群的恐慌,而大家恐慌的深层次原因:担心我国的无症感染可以自由地在大街上逛,进而带来大规模扩散传播,这种担心完全是一个误解。
我来根据自己有限的理解分析一下,我的结论是:
1、中美差异很大,没必要用数据简单对比推论;
2、中国无症感染者是一直被管控的,引起大规模传染扩散的风险很小,大家做好个人防护,没必要恐慌。
一、先说中美处理差异
中美两国(也包括很多西方国家)在具体检测、隔离等方面操作差异很大,大家不必简单就数字类推比较,比如所谓国外披露的无症感染者比例很高,就类推我们隐瞒了无症感染,比如国外阳性就算确诊,而我们不是所以我们的人群被低估等等。
通俗地讲一下我们操作模式:
发现病例,我们靠严密的流行病调查,尽可能选出确诊者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并在医学观察对象中逐步分离出无症感染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健康人群。
密切接触者中,无症状,有核酸检测阳性的,属于无症感染,继续观察;如14天转阴,解除隔离;
有症状暂无阳性,为疑似;核酸检测阳性,转确诊;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一直没有发病的无症感染者,是被包含在此前大家看到的“医学观察”人数里的,只是没有单独披露而已。
中国除了武汉地区,基本没有发生大规模社区散点扩散,上述手段是完全有效的,而武汉地区是靠“拉网式排查”解决了这个问题。
海外目前看已经发生了广泛的社区扩散,根本无法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同时他们的文化和法律也不允许大规模追踪密切接触者,所以路径只能是加大检测力度,测出来阳性才隔离,这里面也有国情不同的原因。
所以两者差别是巨大的:国外是主要靠工具检测,把“坏人”找出来(请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我这里的“好人坏人”的表达),国内是只要你跟“坏人”有接触的历史,就先被判定为“嫌疑”,然后通过种种手段证明你确实是“好人”。这个做法在国外完全无法实施,国外也无法对所有人做所谓“拉网式”排查,只能依靠广泛检测,直接翻牌,决定你是好人坏人,但没被检测的人总是大多数,不检测你根本分辨不清有症无症或者嫌疑。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方式对大众其实更安全一些。
二、我国无症感染者是被统计和控制的
请注意:密切接触者中,无论是健康人还是无症患者,均要医学观察14天,核酸检测阴性才能被解除医学观察。
早在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第三版新冠防控方案中(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自行阅读),我国就将无症感染纳入了直报和管理系统,是一直被统计和申报和控制的,只是以前没有单独向公众披露,虽然按我国规则这种情况不被统计进疑似和确诊,但是所有无症感染者也是被管着的,不是有些朋友理解的他们可以出来随便游逛。
重要的事情再强调一遍:我们的无症感染者已经被上面的措施控制了,转阴才解禁,漏网很少,即便有零星发生,又能随时用上述方法迅速控制。
三、无迹象显示某些区域依然存在不被控制的大量无症感染者
可以反向推断一下:如果某区域内现存大量不被控制的无症感染者,这些人是会持续传染别人的,这个区域就会持续发现新增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等。但现实是我国本土的这几项数据都稳定很长时间了,说明大家的怀疑和担忧多少有点杯弓蛇影。
四、逻辑和时间都证明:我国的防控是积极有效的,并将持续发挥作用
新冠这个病毒是很厉害,但是严格管控+有效时间,效果是完全可以得到确认的。
虽然不能排除我国未来会有零星病例出现、甚至阶段性有小高潮输入病例,但是只要我们的管控链条在,民众自己不直接暴露到高危区域,就不太可怕。而只要没大规模扩散,没有医疗资源挤兑,大家就是比较安全的。
所以我觉得国内大范围扩散的风险是非常低的,大家不必恐慌,平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