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宽进严出

(2016-05-03 10:52:36)
标签:

财经

杂谈

还是在80年代,我上中学时,老师就告诉我们: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就爽了,每周只上几堂课,毕业就有好工作,所谓严进宽出。上了大学,还听到另外一种论调:应该学习外国,宽进严出,入学简单,取得学位必须继续奋斗。

本人愚钝加土鳖,到现在也没觉出到底谁说的更接近现实:我能接触到的现实是国内好大学越来越难考,一般的大学倒是真得很容易上,容易上的照样可以混日子,好的大学学业并不轻松。似乎国外也是。

说大学远了,扯点近的。本届政府倡导“供给侧改革”,方向我举双手赞成,我理解这供给侧改革的意思就是要淘汰落后的供给,创造更多有效的供给,满足社会需求。但是怎么淘汰呢?好像应该严出才行,不好的就直接扫地出门,别犹豫,当然手段是行政还是经济手段还是二者并重可以商榷。如何创造更多地有效供给呢?补贴肯定不是好办法,宽进让大家赛马的手段似乎更靠谱一些,否则你怎么知道它是有效供给?

但是最近几件事情让我很有挫败感:理想和现实总是那么远,或者我根本就错了。

先说私募吧,国内最近连续出了几起大案,都是以私募的名义行敛财之实,这属于要淘汰的产能,应该查处,应该淘汰,应该严出。可是出于个人或者部门避险思维考虑,严出伴生了严入:比如几十万人赶考,比如很多机构保壳。斩断入口,怎么可能创造有效供给呢?没有有效供给,壳就大行其道并且持续创造恶劣产品就属于合理逻辑了。我们看到很多上市公司增发因为产品备案问题停滞甚至取消,业内人士一定普遍认可这类产品大概率上都属于“有效供给”的范畴,但是可惜,有效供给被严进卡死了。当然更狠的是带投资、金融字样的企业注册目前都遭遇困难,更无从谈供给了。

再说这两天热闹的某医院和某搜索引擎的新闻,说出1万个理由,都甩不开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医疗资源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这是不断产生各类轰动新闻的土壤和基础,人吃五谷杂粮要生病,生病看医生这是刚需。身边缺乏有效医疗资源供给,有病乱投医也是符合逻辑的。有鉴于此,我特别不希望看到的是运动式地关闭民营医院,简单控制医疗资源的供给端。我渴望看到的是借此形成稳定可靠的制度,能够让大家有预期地进入市场增加供给,同时在明确的风险收益面前守法合规,淘汰落后和不良。不过,咱老百姓也就是说说,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否则注册制早就实现了:)

不过多难也得说,大家都说都想,这事或许就容易些,在持续的事件性驱动的过程中,我们的制度会一点点进步,我们的日子就会更美好!我这算正能量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