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参加安信策略会的活动,与中期策略会不同,昨天下午三个专场分论坛,最火的不是TMT专场,而是新三板专场,座无虚席。
从注册制、到做市商,到现在传言的连续竞价交易,新三板在2014年赚足了眼球。一方面,挂牌企业大幅度增加,已经接近1500家企业,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收费也水涨船高,不再有活就接。
近期,更是看到不少以新三板为投资方向的基金募集和设立,红红火火。
三板虽然在法规上是个公开市场,但是在融资特点上,还更接近私募市场。从我们接触新三板企业的实践中感触:三板对中小企业融资肯定是好事,但是作为典型的投资场所肯定也没有那么乐观。
由于挂牌审批条件宽松,中介机构在对企业的调查上明显水平和严格度较主板差异巨大。部分流水线式作业的券商更是如此。从专业投资机构的角度,看三板公开的信息老有喝白开水的感觉,有价值的信息很少。凭这样的公开信息进行投资,以为某个企业是创业板或中小板某公司第二,怕是经常会南辕北辙。
而且比较来看,目前三板获得融资的价格确实明显高于私募市场成交价格,而价格因素本身也是投资成功的重要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新三板投资获得成功,更要有火眼金睛才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