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绝不会导致欧盟散伙

标签:
365 |
分类: 国际评论 |
3月25日,欧盟迎来“六十岁生日”;3月29日,英国将正式启动脱离欧盟程序。
这个比较强烈的对比,加上近两年反对欧盟的民粹势力势头凶猛,不禁令一些人再次猜测,过了“六十大寿” 欧盟会不会散伙?
对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回答就是:欧盟不会解散,起码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回顾欧盟发展历史,反观当今形势,可以得出这点结论。
欧盟首脑在罗马庆祝《罗马条约》签订60周年
我们所说欧盟“六十岁”生日,是指1957年3月25日,德(当时是西德)法意比荷卢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即今天欧盟的前身。
不过欧盟发展的起源,其实还要提前到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从当年只有6个国家的煤钢联营组织,发展到欧共体再发展到今天有27个国家的欧盟(英国脱欧前有28个国家),欧洲联合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叹,也给人带来很多启发。
在所有成就中,欧盟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成果最容易被人感受到,也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事物。
但欧盟在保障和平与繁荣,以及在人类政治发展中的“创新”,虽然不那么显而易见,其意义却毫不亚于它的经济成就。
二战之前的欧洲史,是一部不断相互征伐的战争史,以至于有人称“欧洲的政治版图是在战争的砧板上打造出来的”。
打造到最后,欧洲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
这样一个大陆,如何才能实现“永久的和平”也曾是一些欧洲先贤的疑惑。
但二战以后,因为欧洲经济一体化带动政治一体化,欧洲国家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差不多真正达到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程度。
不仅欧陆百年冤家法国和德国化解夙怨,而且冷战结束后欧盟的扩张,也大大缓解了原来东西欧之间的矛盾。
可以说在二战之前,谁能想到欧洲国家之间可以实现长达70多年的和平?而现在谁又敢想象,欧盟国家之间会恶化到兵戎相见?前后对照,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欧洲联合的功劳,但起码各国经济政治联合,使得“你得到就意味我失去”的“零和”思维已经没有市场,是重要原因。
欧盟不断地发展,还从更深层次引发人们对国际政治的思考。
比如,对于国家主权,人们自然倍加珍惜,甚至觉得根本不可商量。但是在欧盟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人们看到,属于主权范围的军事指挥权、货币发行权、边境控制权、外交政策制定等,在欧盟内部都是可以进行“部分让渡”,欧盟机构对此有一定的决定权。
这也是人类政治发展史上的新现象,也有人称这是“后现代化社会”。结合欧盟长达70多年的和平和繁荣,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欧盟的发展也为化解历史恩怨、展望世界未来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考。
当然,一路走来,欧盟发展也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对主权的珍惜、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成员国之间经济不平衡、大小国之间影响力差异、处于历史原因的不信任等等,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没有停止。
不过欧盟总是能利用适当时机,通过扩大以弥补一体化深化中遇到的困难,或通过深化来消解扩大带来的问题。
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和深化都一时难以消解过去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问题。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纠葛、全球化过快导致的失衡、中东动荡导致的移民问题一起爆发出来,引爆反欧盟、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民粹主义大潮。
大潮中英国最终公投脱欧,并进一步刺激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的民粹主义。一时间欧盟显得有些前途未卜,甚至有人觉得它风雨飘摇,或许难免解散的可能。
但也有人认为,对欧盟来说,目前面临的困难还不是自己成长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过去几十年中,最大挑战是出现在1980年代,当时的欧共体对未来一片迷惘,被人称为患上“僵化症”。幸亏后来以德洛尔、密特朗和科尔等为代表的政治家,通过巧妙的宣传和理性的设定目标,才让欧洲联合的重新起步,并随后迎来几次大的扩张。
所以,如果只看十年二十年,欧盟目前面临的困难自然相当可怕,但如果看整个欧盟发展的历史及其成就,我们就会发现欧盟一体化,已经相当深入,成就斐然,不会因为英国的退出,即遭受“致命一击”。
顺便说一下,历史上英国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在心理上,都有一些超脱欧洲之外的感觉。英国脱欧在一定程度上,对欧盟的冲击比较小。预计英国脱欧后,也会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