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救了一条活泼泼的小命儿

(2011-03-05 02:06:35)
标签:

协和医院

妇产科

张羽

胎儿卵巢囊肿

咨询

好大夫网站

健康

分类: 从医琐事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张羽

 

    我们妇产科那点事儿,虽然老百姓不是专家,但是,大概齐的疾病名称估计也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就是成年女性的卵巢囊肿,但是您听说过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女宝宝就可能发生卵巢囊肿吗? 

 

    我在好大夫网站开通自己的个人主页将近两年半了,一直都是自己在管理,现在总浏览量大概有170万,每天的浏览量稳定在3000次左右,为全国各地患者义务解答各类妇产科专业问题4000余例次。 

 

    作为一个除了看病,别无他长的妇产科大夫,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儿,帮助别人的同时,也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连续出现了几个类似的病例,都是准妈妈们在怀孕大概到6-7个月的时候,做孕期检查过程中,通过照B超发现胎儿的卵巢上有囊肿,因为当地医生建议引产,前来求助的。 

 

    胎儿卵巢囊肿,不论是使用百度,google,yahoo等等各种搜索引擎,还是翻遍中国的妇产科教科书,包括各种砖头厚的理论书籍,几乎没有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最终的意见,甚至,很多医生,即使是妇产科医生,也不见得听说过这个名词儿。

 

    说实在话,医生也不是被问到什么病情,都能马上回答出来的。当然,也有这样的医生,一种绝对是高人,另一种,则有满嘴跑火车之嫌。

 

    医学的领域,我们知之甚少,所谓博学,几人能够,如不心怀敬畏,伤人害己。

 

    那天晚上,我把女儿哄睡了以后,从她温暖的小身体旁偷偷溜下床,在pubmed上检索了国外的一些文献,总的来说,报道的病例数都不太多,大致的意见应该是可以继续观察,不必非要引产。 

 

    但是,我的心里仍然没数,想起自己以前翻译过的那本《青少年妇产科学》,好像提到过类似问题,翻译的时候,因为觉得这是个罕见情况,所以没太在意。

 

    于是从书柜中翻出来这本书仔细研读。书中记述如下:

 

    在例行的超声检查中,胎儿发生卵巢囊肿的几率占30-70%。但是真实情况很难确切掌握,原因不清楚,最大的可能是由于来自母亲和胎儿的促性腺激素的双重影响,如果孕母合并先兆子痫,糖尿病,羊水过多,则胎儿发生滤泡囊肿的几率增加。一般的,单纯性囊肿在产前或者产后均可自然消失,所以处理策略以观察为主。

如果囊肿超过6cm,为防止产时发生破裂或者胎儿腹部过大造成难产,推荐以剖腹产中止妊娠,小的囊肿可以经阴道自然分娩,胎儿囊肿发生恶性的几率非常低,通常在产后4个月自然消失,孕母不用过分担心,但是记得定期随诊宝宝的情况,如果不消失,或者进行性增大可能需要医疗干预。 

   

    这回我的心中有数了。

 

    我把这些解释给孕妇,她们多会问,孩子的囊肿会不会是恶性的,我又查了资料,我的回答的,有这个可能,但是国外只是在极个别胎儿的体内发现过妇科恶性肿瘤,国内没有过相关报道,这个几率应该比中几千万的大奖的可能性还小。

   

    陆陆续续,不断有病人咨询,也会不断有病人反馈给我结局,确实,大多数孩子的囊肿都在快生的时候,或者出生后半年之内消失了,我更加有信心了。这期间,我收到了这样一封感谢信:

 

     感谢张大夫

     我是您的患者XXX 因为遇到了您 我才有了现在幸福的感觉 怀孕时候查出来胎儿卵巢囊肿我当时很害怕我们这里的医生都没见过这种病上网查到了好大夫在线里的张羽大夫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我咨询了张大夫很博学很温柔很细心很耐心的回答了我N多语无伦次的问题经过张大夫的解说 我们决定生下来 现在我宝宝很健康

我给宝宝起了名字叫“瑞羽” “瑞”里有我的姓 也取祥瑞的意思;“羽”,是想让她永远记住您您是她的恩人也是我们全家的贵人也希望她以后能成为给别人带来希望的人

最后祝张大夫:心想事成 万事如意 好人一生平安

http://www.haodf.com/doctor/DE4r0BCkuHzduSNTakGUIHuKomU0X/jingyan/2.htm

 

    那个可爱的爸爸还寄来了孩子的照片,他们的全家福,考虑到人家的隐私,不能在这里秀照片了,那女孩子真漂亮,仔细看,还能看到了她的小鼻涕泡泡,细嫩的皮肤,真的是吹弹即破。

 

    那一刻,因为终日难见阳光,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就上班去,晚上太阳落山后才下班,终日混在手术室,十几年如一日,导致的我一张白净无日晒斑略带蜡黄的“协和脸”上,也满是灿烂和幸福的傻乐。 

 

    我想说,感谢她的父母,通过和我的多次交流,勇敢的留下了她。

 

    这期间,他们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在孩子出生之前,那个妈妈把每一次检查的新进展和变化,都通过网站告诉我,当然,更多的是表述她自己的焦虑和担忧。

 

    我能理解她,实际上,她更想从我这里听到百分之百的确切答案,就是,这个宝宝生下来一定没事儿的。但是,作为医生,我不能这么说,不能打百分之百的保票,因为客观情况也不是这样的。

 

    我能够无条件给她提供心理支持,但是,客观上,也必须告诉她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抉择的最终权利永远是在孩子父母手里。

 

    那家爸爸在邮件中说,张医生,你是渡我们一家人的船。

 

    其实,病人何尝不是在渡我呢?所谓的同舟共济吧。

 

    当医生的,在这种时刻,给出引产的建议,永远是不犯错误的,招不上官司,落不着埋怨。病人多会觉得自己倒霉,或者怨上天不公,默默承担一切。

 

    而通过细心的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提出可以严密观察,不要盲目引产的医生,实际上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但是,面对生命,面对良心,以及在协和多年所受的医学和人文教育,应该说,我是没有选择的。

 

    一个合格的医生,首先应该是敢于担当的。

 

    我愿意和我的病人共同携手,对一切未知的领域,迎头而上。

 

    春节前,我在乌鲁木齐的奥斯卡准备看《赵氏孤儿》,由于去早了,就在一楼的服装店里试衣服。一个乌鲁木齐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妹妹也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走访了乌鲁木齐几家医院,看的都是比较权威的大夫,意见都是引产。准妈妈是当地的一位教师,因为不甘心,于是上网查到了我。说来世界真小,打听来打听去,竟然从北京拐着弯儿的打听到我来了乌鲁木齐,又竟然从当地税务局长那里打听到,我和她姐姐竟然在国税的饭桌上喝过酒。

 

    于是,小两口拿着一摞的B超单子,来到我的办公室,聊了一个小晌午,说来真是奢侈,平时排一夜的队,挂号的病人也只能有大概10分钟,最多20分钟的接诊时间。我们竟然聊了这么久,我中午的小觉没睡,眼看下午要崩溃。但是,为了那个小命儿行将不保的女娃娃,一切都是值得的。

 

    春节过后,我又回到乌鲁木齐,继续我的援疆任务。飞机刚落地,就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生了,女娃娃,3公斤6两,能吃能睡的,就在生之前两个礼拜,做B超,发现,那个让全家人心神不宁的囊肿真的消失了。

 

    那天很冷,乌市还在下雪,凉丝丝的雪片落在我的脸上,让我知道,自己的脸是滚烫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