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评话英烈出版初探与相关曲种文本小记

(2019-12-20 14:38:46)
标签:

不跳舞

苏州评话

张鸿声

英烈

大明英烈

分类: 藏之说古
苏州评话英烈出版初探与相关曲种文本小记

以一个北方人的身份欣赏南方评话艺术,因有方言之苦,多要靠文字的助力,所以长久以来对各种书目的出版文本颇有心结。虽是外行看热闹,但常年与这些文字和人物故事相伴,也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这一篇小文,聊作罗列,望诸君勿怪。

明英烈一书,又称英烈传,苏州评话简称英烈,为参照明代旧小说《英烈传》所敷衍之长篇说讲书目,是传统大书中扛鼎的名篇之一。《英烈传》的作者虽有郭勋(郭英后裔)和徐渭两说,但其实均无可考。大多数我们现在熟知的袍带书均是由话本集结而成小说,英烈则是一个特例,是真正先有小说后有说书的。此书大抵于明正德年间即被编为平话说演,至清末民国形成一个高潮,除北方评书的脉系外,南方评话艺人亦多于此时将其搬上书场,而各地形成时间不一,特色别具,其后传承至今,有不同程度发展与丰富,造就了如今我们听到、读到的各类英烈书目。

英烈一般第一个大关节讲反武场,北方传统评书自七星结义开书,南方评话中苏州评话多是以访常(遇春)开书,杭州评话有李文忠上京开书(马跳围墙的亦是李文忠),扬州评话另有朱元龙偷牛开书,虽“起跑点”不同,统一最后到朱元璋登基剪书,全套的大明开国演义。后面还有灭元一段,多略去不说,明立在前、元灭在后,与史相合。

全书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从武科场到取金陵,主要讲反元情节,或可称江北书;后半从朱元璋称王到天下平定,主要讲与反王张士诚、陈友谅之争,可称江南书。一般北方评书讲江北书较详细,而南方评话则述江南书着墨多,盖是因着地理与世情之近可旁征博引,便于书外书的展开。

南方评话中近代说讲英烈最为著名的是苏州评话艺人张鸿声(1908-1990)。张先生师从蒋一飞,上溯朱振扬一脉,是苏评英烈第4代传人。他15岁登台,书风活泼,有“活胡大海”之称,由于锐意革新,书路流畅,行书精炼,符合时代需要,又被称为“飞机英烈”。他的英烈有分四节的说法(第一节武场到造皇城;第二节牛塘角至三吊金鳌、火烧三山街;第三节朱元璋进江西;最后一节三打姑苏、胡大海进川和围困大都路),也有说分六卷(分别是反武场、取金陵、牛塘角、战太平、打江西和灭江西)。至于很多书友追问的三打姑苏、进川、北伐情节,或者本就有路无书,或者书性不高在整理中舍弃了,无法再追。

虽均说英烈,但各地各脉所讲人物安排均有较大不同,比如张英烈中前期即引出刘伯温走动四方,串联天下英豪,使其成为全书的隐形书筋人物,在处事上顺天达人,不似其它书中取金陵后“半路杀出一神仙”,令书情编织更加紧密。再比如张英烈前半部最为出彩的武将蒋忠,不仅戏份多,而且用现在的话说是“呆萌可爱”,扳倒北梁楼的设计比之它书锤震北梁楼更经琢磨。

张鸿声表演本五十年代即有片段整理发表:“马跳围墙”一段收于《评书传统作品选》(作家出版社1958年1月),后转载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下)》(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打中军”和“智取淮安”收于《评弹丛刊.第七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11月),后转载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二集(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12月,略作调整)。80年代根据全本表演录音进行了重新记录,并由上海评弹团专业编剧姜兴文整理润色,先是在《今古传奇》丛刊第三、四、十二辑进行部分试刊,分别刊出反武场一卷和牛塘角前半卷,这里我们可以一窥单行本定稿前的面貌。其后经最终调整,正式单行本于1986年3月由群益堂印行,分上下两册,定名为《大明英烈传》,总字数833,000。此书的文字处理是以白话为基础的,所以更易传播,受到很多北方书友的欢迎,至今粉丝无数。其后又有自单行本中节选片段发表,如“手托千斤闸”收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三集(下)》; “智取北和州”收于《中国评书精华.讲史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12月)等。

张先生的传人朱庆涛亦有口述单行本整理问世,共四册,分别为《英烈.反武场》(首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9月)、《英烈(二).兴隆起义》两册(首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和《英烈(二).牛塘角》(首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相当于三卷半部英烈,书路与乃师一脉相承而同中有异,整理上多保留方言特点,作为艺人说书脚本价值独特。

张鸿声之侄张效声有英烈217回录音存世,但尚未记录成文本。据曲艺志载,苏州市评弹研究室另藏有张鸿声之徒徐麟祥记录的英烈脚本51本,共150回,惜未能得见真容。

苏评英烈许继祥一脉的传人丁冠渔也有口述片段“八卦楼”发表,收于《苏州评弹选.第一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年12月),后转载于《苏州评弹书目选.第一集(上)》(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和《江苏文学50年曲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

杭州评话又称英烈为“八品英烈”,文本出版也十分活跃。李伟清家传英烈,出版有全套口述本《大明英烈传》三册(杭州文联、杭州曲协、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内部资料2008年8月),其中沐英平南与箭炮同归等情节为目前传统评话唯一保留下来的文本。其传人王超堂亦出版有《刘伯温出山》(首版三秦出版社1990年8月)和《大明英烈.马兵王玉》(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内部资料2018年3月)二书,分别以白话和方言形式进行了整理探索。

其它南方出版文本另有扬州评话艺人刘伯诚的两个小段“朱元璋贩卖乌梅”(载于《扬州评话选2》)、“朱元璋泗州‘治病’”(载于《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和湖北评书艺人沈邦寿的小段“皇帝喊冤”(载于《传奇故事》杂志1988年第2期)。

北方评书道活儿明英烈刻画了“八黑十二红”等生动的武将形象,民国时有乔云斋在《新天津报》连载并出版全套单行本《明英烈》,保留了花袍带的内容。连阔如、高豫祝也在《时言报》连载过,未完。建国后只有张霈兴口述折子书《战滁州》1958年4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再无其它。

新中国由鼓书门改说评书的艺人对明英烈文本出版贡献良多,其中代表性的有单田芳《明英烈》四册(首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1月至1984年4月,后修订合并为一册,讲前半部书)、《大明英烈传》(首版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12月,讲后半部书)、《大明演义》上、中册(首版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7月,新整理全本)与段少舫《朱元璋演义》两册(首版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年6月,主要为前半部,后半只用一回书带过;《曲艺》杂志1982年11月号刊载过其中一段“双劫法场义救郭光卿”)。

明英烈有续书,主讲燕王扫北诸事,改编自小说《续英烈传》,南方评话多不说,北方评书门亦只留一些书路记载,鼓书门有改编为评书者,出版文本不在少数,如单田芳《燕王扫北》(首版中原农民出版社1986年8月)、《大明演义》下册和黄秉刚《燕王演义》(首版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其后再续有单田芳《燕王剑侠》(首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述扫平韩马残党、降服瓦剌)以及《永乐剑侠》(首版中原农民出版社1990年4月,述平定怀王之乱)。

至于大明开国的其它书目,各地也有流传:北方评书门有一部由张青山编述的短打书“洪武剑侠图”,讲李善长之子御侠客李飞、狗皮道人张三丰等一系列侠义人物为武林除害、斗陈友谅的故事,民国时期曾在报纸连载并有单行本面世,书未完。新中国后,出版有刘浩鹏口述本《洪武剑侠图》(首版花山文艺出版社1987年2月)、《洪武剑侠图续集》(首版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2月)。鼓书门有一部“少英烈”,讲王奇等小五虎斗张烈、陈友谅故事,评书改编本出版有邱连升、郝艳芳口述的《五虎闹金陵》(首版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1月)和李全林口述的《神光剑》(首版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2月),书情均只到兵发鄱阳。

恰如看碑拓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希望我这外行人也能借着文字的神奇管窥评话说表之奥,则艺术不再有地域之碍,英烈不再有隔江之憾。正值张鸿声《大明英烈传》再次增订付梓之际,承张灵鹤先生慷慨授权,陈传奇兄精心补缀,各位同好玉成其事。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英烈说讲人,是他们令这部传统大书不仅拥有丰硕的昨天,还将收获灿烂的明天。

己亥年阳月

朱明 拜笔于不舞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