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读书丛目:欧阳询书墓志铭一览

标签:
不跳舞墓志欧阳询李誉丘师 |
分类: 藏之法书 |

无款墓志除非有明确史载,否则百分百定鉴很难,只能采取必要条件排除法。我认为确定欧公亲书墓志必须至少符合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一、真隋唐人手笔,无后代特征流露。很多伪刻有明显馆阁体习性,较易排除;
二、结字、章法符合欧公相对应时期的典型风格(如欧晚期亦有三变:晚前——方正饱满,如化度寺与九成宫;晚中——瘦劲却依然平正,如温彦博碑;晚后——瘦而倾侧,提按增多,如皇甫诞碑),另外传世行书墨迹也能为其“变”的方向和极限提供线索;
三、刻工精到,能够将特征捕捉与判断误差尽量减小。志石与碑石勘定最大的不同在于如何排除刻工水平干扰,因为志刻虽更光洁,然工多粗疏,习性较重,细节上欠缺准确度,易造成各种“疑似”问题与偏差;
四、志盖等辅助元素特征风格吻合。
目前,基本符合以上条件而可列为欧书的墓志已有四件:
- 李誉墓志:无款,唐贞观八年(634年)
见上图
- 王女节墓志:无款,唐贞观十年(636年)
另外,关于窦娘子墓志,情况有些特殊:无款,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刻工极粗(可列本目各志之最末流),或者只草刻一遍未及精修,墓盖挖底未完,可能与匆匆下葬有关,书体近欧特征六成,很大程度上判断受了刻工的干扰,但即使如此,与同时期欧开始的转变基本相合,呈消瘦倾侧状,而后世学欧鲜有习此一时期者,属欧亲笔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
可排除的非欧书墓志另有:
-
杨素墓志:无款,隋大业三年(607年),隋人所书应无问题,但书体与欧尚有距离,方正宽博,属于隋代较常见的风格。
-
姚辩墓志:有款,隋大业七年(611年),可能原石早不存,传世有多种版本,皆据文重刻(非原石拓本翻刻),典型明清以后人臆作。
- 苏玉华墓志:有款,唐武德二年(619年),伪志,典型明清以后人臆作,文风亦与唐不符。
- 黄叶和尚墓志:有款,唐武德三年(620年),伪志,这件挂欧的名有些滑稽,书体并不近欧,参杂虞、柳等不同风格。
- 郭云墓志:有款,唐贞观五年(631年),款显系后补,所以无论志石真伪,与欧公实无任何干系。
-
翟天德墓志:无款,唐贞观八年(634年),初唐学欧之人书志能达此种程度者甚众,以此书体的近欧特征(大约只有三成),另加刻工相当粗率,又无志盖,辅助证据均无什效力,已无法定断与欧的准确联系。
-
温彦博墓志:有款,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原石早不存,传世有多种版本,皆据文重刻(非原石拓本翻刻)以及重刻之翻刻,典型明清以后人臆作,题款与刻石日期可能皆为妄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