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四)关于宋拓的标准件

(2014-06-11 08:54:51)
标签:

怀仁

集字

圣教序

宋拓

王羲之

分类: 藏之法书

集王圣教最佳拓本之争由来已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曾捧出过无数个英雄,却没有真正的赢家。究其根本,何为佳拓?这个标准人人心中皆有不同,正如美女无法用一把尺子量出,所谓佳拓往往也是见仁见智之事。

古人看圣教最喜论肥瘦,有先肥后瘦说、先瘦后肥说、先肥后瘦再肥说、先瘦后肥再瘦说、先………………总之莫衷一是。最后只好用“心定”大法——说你好你就好不好也好,当然还有崇恩那样先喜肥后喜瘦审美调头180度的。

实际上有宋一代集王圣教碑石没有被挖凿过的可靠记录,如果有变化,只是石面的自然磨损与风化,而一切“变”都是有过程的,石质如此之佳,相近时代的拓本不可能产生极瘦或极肥的“突变”。如果我们以二十本宋拓并观,最吸引我们注意的是拓工与拓墨的差别,纸厚度不同、用墨不同、拓时湿度不同、拓包尺寸不同、拓手不同、拓制工艺不同、后期加工不同(例如装裱与描补),很容易令同时的拓本产生各种肥瘦变化假象;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保存状况,几个偏肥的本子多是纸基疲旧,纤维疏散,多次重装过程中的揭损与干湿变化的拉伸令字口显得宽博。我的结论是:在集王圣教的宋拓本中,由拓本原因导致的主观肥瘦差异远大于由于时代差别造成的实际碑字肥瘦变化。当然,这个结论仅限于此碑之宋拓本,不宜推而广之。

再说拓本的“精神”。如果惯读碑帖题跋,会发现这个词已经被很多评论家搞得形而上得不得了,具体可以代表:拓工精细、字脚爽利、存字多、墨色醇古、保存完善、装裱得宜等等等等…………而最常被人误解的就是:“精神”的拓本一定要黑白分明。这个不是错,是大错特错。还记得去年说四欧堂本化度寺,很多人质疑王壮弘先生所说的“精光四射”为什么印本没有体现出来,其实我猜王先生的意思只是说墨色醇古(旧)有韵味而已。集王圣教西泠木夹子的墨皇第一本同样遭到过这样的批评,很多人问为何不如老印本“精神”,可叹美人以真面目示人却难得知音。“精神”是感觉、情感的反射,实际宋拓至今近千年,哪可能如近拓一般如白染皂?看多了经过滤光处理的印本,千万不要错以为古拓也是如此。“精神”是可以投其所好而伪装的,不能用来校碑,更不用提精确地比对研究。之前分析九成宫碑时曾揭秘了号称天下第一精本的端方本之“制造”内幕,还有扬名已久的所谓王存善藏卫景武公碑“宋拓本”,眼睛很易被这些假象而蒙蔽,看起来好不一定是真好。反倒是看到特别“精神”的古拓时,宜再思再审。

在一众宋拓中寻早本或有可论(这个议题容后细谈),挑个人人公认的“最佳本”我却无能为力。退而求其次,我们来谈谈宋拓“标准件”。所谓标准,其构成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求其信息量大、细节丰富,拓工好,包括有效与无效信息(其实这些与碑字不直接相关的“无效”信息反倒在校碑中常起到决定性作用),令其最能反映该时代碑面真实状况;二是要求拓本后天的修改与改变相对少(这个条件只能是相对的),填、描、破、损、改总体水平控制在最低。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拓本,将可以成为比对中的基础点,其他各本所反映的信息均是在其上做减法。

经过二十余个可见宋拓本的比对,我所选标准件是……………………上图的张应召本。


国博的张应召本经王先生提点已是誉满天下,而上图所藏之张应召本(旧有称翁方纲跋本)虽经多次出版,名仍不甚著。借“翰墨瑰宝”再次原色精印之机,该是时候认识它的应有地位了。

作标准件不是轻松的事,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据上文的两个条件,除破损控制在低限外,要求填描最少、细节力最强。大家可注意到我并没有特别强调拓工,因为很多时候拓工给人的感觉也是相对的,比如经整体填底看起来一定精洁,但代价是损失了最宝贵的细节力,我们熟知的名拓刘铁云本、刘正宗本、墨皇第一本、王镛本皆是如此。

上图张应召本正是最接近这些条件的北宋拓。它的填描在已出版所有宋本中是最少的,石面包括石花、裂纹、擦痕等细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许多其他本中如隔雾一般抓不住、摸不着的信息在此本中也一清二楚。随便举一个,第五行“慈”字,原碑面如字带枷般的石花往往被填底所遮掩,实际能看到此石花的宋拓尚不足三成。再如三行“难”字右侧三条斜向石擦痕,宋拓本也多被填,还有填得剩两条、一条、半条的……这样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四)关于宋拓的标准件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四)关于宋拓的标准件

另两本亦是有力竞争者:徐咫沈本、筠清馆本,非其不强,只是强中更有强中手罢了。徐咫沈本与筠清馆本建国后均无一手材料新印本,更不用提原色;而上图张应召本借“翰墨瑰宝”原色精印重焕生机,成为当仁不让的标准件“冠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