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四:上海古籍出版社“翰墨瑰宝”第三辑

标签:
拓本法帖翰墨原色宋拓碑帖字帖出版物书法楷书麻姑仙坛记法书文化 |
分类: 藏之法书 |
(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许真人井铭》
这个是原来冷僻的本子中偶唯一猜对的。说冷其实又合情合理,宋拓宋装世存孤本啊,张廷济曾以千金购得,后辗转入四欧堂,绝对的超一级文物,现在境内存的孤本能有几件呢?
从书法的角度,我觉得井铭可以秒杀徐摹本峄山碑,毕竟出自本心,更加游刃有余。前面赵之谦的二体题字也相当有看头。
摄制上风格近圣教,显得非常旧,优点是墨色并非一味的黑。
《大字麻姑山仙坛记》
麻姑的版本是无解的聚讼,俺实在没法置言。且看拓本,此本为沈均初旧藏,前后都有赵之谦题跋,宋拓横刻帖版,拓墨较淡,字脚精神。
凡麻姑迷都一定头痛印本的问题,到现在为止几乎就没有让人满意的,不是黑黑白白,就是朦胧一片。此册头一眼就让人想起作家版的神策军,摄制非常柔润,层次条理清楚,尽管不以锐度取胜,但看起来十分舒服,细节交待的也到位。可不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册能上台面的麻姑印本呢?
这册的导言可做插曲看,基本就是讲故事的。
《麓山寺碑并阴》
出版之前我们还猜想是否翰墨瑰宝会与名品同本,结果皆大欢喜,上图的两本南宋拓(此何家藏本,名品松下清斋本)都得以面世。
此册带碑额,碑阳拓工精到,填墨已算相当之少。摄制完全没问题,精洁喜人,墨色活现。
不言而喻,此本的一大买点就在“并阴”二字,带碑阴的麓山寺印本的确是少而又少,尽管漫漶严重且遭人为刻损,但能一观那一半的北海风采也实是幸事。
《史晨碑》
比较翰墨瑰宝与名品的两本史晨是不可避免的,两本都来自上图又前后脚面世,翰墨的是明中叶前拓(即王壮弘所载孙氏小墨妙亭本),存前碑,名品的是晚明拓,但前后碑齐全。
翰墨这个本子可称世存前三位的善本,比大家熟知的文物本更上层楼,终得精印面世,实是一大惊喜。
拓本摄制中规中矩,古气盎然,跋文印得感觉如同新编,不容错过。
《孔羡碑》
再多的本子也有谈完的时候,这最后一本孔羡能给我们一个怎样的收尾呢?
少见的明拓本,原夕红楼旧藏。拓工精善,将魏隶的端方之美尽展无遗。
摄制也是妙品以上,翻阅起来颇赏心悦目,绝对为已出版的孔羡最佳印本。
两本隶书碑都是佳制,喜爱的朋友这下有福了。
归纳一下对第二、三辑的感想:
选本初看令人讶异,但细研还是有其道理的,即使一些较冷门的品种亦各有出彩处,只有小楷一册太过注重文物定级,其实不符。除正在操作中的四欧秘笈外,希望后面的选本中能够看到偶之前推荐的岑植德政碑、常丑奴墓志(二种)、赵清献公碑、蜀石经毛诗残本、茶录等。
摄影,大多效果不错,总体约持平于第一辑;特精的有孔羡、孟敬训;麻姑是另类,轻盈柔润,不同其他。一些开的边缘部分对焦有小小欠准确,问题很轻微但在整套中并非个案。
制版印刷,逊于第一辑一筹,主要体现在网点处理上,有些分册和部分对比度与色彩处理稍欠功夫。
装帧,基本算有建设性的做了革新,除外盒刺绣外增改之处多使书友受益,当得精致而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