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obelia.douban.com/mpic/s2140520.jpg
《疾病改变历史》这本书,从上周5拿到手,到今天看完,仅仅用了5天时间,对我来说比较罕见。真是一本好书,文笔流畅,也让人感受良多。我首先感觉到,医生或者医学家真是从古至今令人敬佩的职业,真正的人类英雄。
可能大多数男孩子(30多岁还这样说有些刷绿漆,不过毕竟也从孩子长过来的),小的时候都有英雄崇拜的情节,由此憧憬着自己的理想,未来的职业。我憧憬过很多,唯独没有医生,最多的和军事相关。但是我的父亲很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医生。作为一个爱好生物、动物的化学工程师的后代,我的爸爸很小就具备了作为医生需要的一些东西,比如严谨、比如手巧,比如对动物学有着极大的热情。据姑姑、叔叔和伯伯说,在抗战胜利后也就是父亲进入中学之后,他将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贡献给了学校的生物实验室,采集、制作标本,自己一个人为了采集动物、昆虫标本敢深夜在坟地里来回转。(爸爸就读的那所天津的学校现在恢复了过去的名称——铃铛搞(音译))。爸爸说他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但是,解放以及随之而来的抗美援朝,改变了一个年轻人的人生道路,从军==〉军校==〉老师==〉电子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爸爸说他当时以为从军后会有机会在报效祖国的同时成为军医,但是没有这个机会。爸爸在我小时候就开始影响和熏陶我和姐姐,动物园是他最爱带我们去的地方,以至于小时候我去动物园从不担心会和家人失散,因为那里我简直太熟悉了。而爸爸也会讲很多很多东西给我们听,他从哪里读到这些的呢,可能是上学的时候,在西安的时候……虽然后来家里也有很多动物题材的书本,但是显然那些比起爸爸肚子里的内容少很多。记得堂姐说大伯希望身后能够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的学生,我想如果不是两年前12月21日一切来得太突然,爸爸也会做类似的事情,而不是我和姐姐采用的通常处理方法。
但是,爸爸没有成功的影响我,虽然我也喜欢小动物也喜欢看相关的书,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显然我的胆子不大,怕死亡,怕杀生,属于叶公好龙。直到现在我才会做肉菜,愿意用刀刨肉,而至今几乎没有杀过鸡之类的东西。也许是爸爸忽视了这一点。我反而对机械、军事更有热情,直到大学的时候对军事的热情才削减下来,而这些是爸爸一般喜欢的东西。高考的时候,我距离爸爸的愿望非常近,差一点就去了第四军医大。当时家里人不希望我从军,所以军校里只同意我报第四军医大学。没成想,我的分数线够了,体检也差不多(四医大变态的要求学员裸眼视力超过1.0,姐夫当年就是因为这个被刷下去的),面试的印象也很好,但是我当时报了牙科医学,那是四医大最出名的专业之一,且不服从分配。哈哈,我那点分怎么能够呢?当时招生的老师真的很负责,临近提档,特意来我家跟我交流,说如果我能够同意服从分配的话,他们可以提我的档。我当时之所以报牙科医学,就是偷偷的想,是不是牙科医学不用学习人体解刨(后来才知道只要是医生就得学)。于是老师来家里一说情况,我真是暗暗庆幸,恰巧当时家里就我在家,我就把自己的前途定了,还是不服从分配。倘若当时家里有人,比如爸爸在、姐姐在,我可能就得去了,当时在选择学校方面我没什么自主权。两位年轻的老师有些遗憾的离开了(是不是我记错了,我有那么招人喜欢吗?)。不过真要感谢这样负责人的老师,现在的学生还会有这样的机会吗?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四医大能够出那么多英雄人物的原因吧。
我当时真的为自己没有去学医高兴,但是家里人的反应可以理解,爸爸很失望只是他不太表达(爸爸这个人心很善良,其实并不太专制我的选择,当年要不是妈妈,我可能早去做厨师了,爸爸没有阻拦过)。姐姐很失望,说我傻……我当时真的很高兴。我觉得他们当时让我选择医生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作为电子工程师越老越不值钱吧,或者看病容易会好些等等。坦率讲,从小我就没有向往过成为医生,甚至有些惧怕。
《疾病改变历史》这本书极大的扭转了我的看法。在我眼中,比起世界上最知名的将军、哪些战场上的英雄来说,医生和医学家是真正的英雄,不比他们逊色,超过他们。
书的前三章,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也很震惊。居然罗马的衰落与瘟疫有关,因为瘟疫导致罗马人出生率下降,大量人死亡,才让日尔曼人进入罗马军团,也让天主教能够有传播的土壤……古希腊也受瘟疫的影响,而黑死病改变了英国的封建制度,以及天主教失去对欧洲的统治埋下了伏笔。梅毒影响了俄国、英国的历史进程,伤寒击败了拿破仑拯救了欧洲,同样是疾病让滑铁卢战役中,胜利女神抛弃了拿破仑。但是当看到从第六章开始,《霍乱与卫生改革》、第七章《杜松子酒、流感与肺结核》、第八章《蚊蝇、旅行与探险》时,我对那些医学家们肃然起敬,为那些在对抗疾病,在人类公共卫生事业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医学家们肃然起敬。他们的勇敢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太令人敬佩了!!!
先以霍乱为例。在当时的社会一直认为霍乱是靠瘴气传播的。但是英国的约翰.斯诺认为霍乱是靠水来传播的,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走访伦敦街区,统计在一个社区里饮用不同水源的人群中因霍乱导致死亡的人数,最终通过详细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霍乱当时是通过水来传播的。笔者一笔代过,但是想想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在那个现代科学仍旧处于启蒙期,在非典的时候我们知道消毒知道过滤,但那个时候谁又知道,又能有多少手段呢?假如真的是靠空气传播,约翰.斯诺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冒险吗?他在天知道靠什么传播,和天知道怎么才能保护自己的条件下进行调查,而且是严谨的调查分析,论证,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敬佩吗?
在对抗疟疾和黄热病的战斗中,医学家一如既往的展现了自己的献身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书中记录到沃尔特.里德、詹姆斯.卡洛斯、杰西.拉齐尔展开了对黄热病的研究,他们认为蚊子是这些病菌的宿主,并且在蚊子体内病菌发育并进行传播。他们居然勇敢的让蚊子叮咬自己,以证明他们的猜想,并且去发现抵抗的方法,比如是不是会有抗体等等,拉齐尔为此付出了生命。在后面几章里,笔者讲述了不少相关的事例,也许作为一个熟悉这些历史的作者,他没用任何笔触去渲染、讴歌这些为人类战胜疾病作出贡献的人。但是我觉得在工业革命之后,很多的医学家都是英雄。即使他们没有死在研究的路途上,但是他们每次研究从今天的角度看都在玩命。今天的研究者已经知道诸如隔离、消毒,也有类似的方法,但是在当时呢,他们几乎是暴露在病毒面前的。而在那个时代几乎无药可言,很多所谓的治疗方法都是人们的臆想,今天人看起来都觉得可笑,现在看可能都算是伪科学。这种研究也许就是踏上了不归路。那个军事家、战场上的英雄,在明知90%会死的情况下,还会向他们这样从容呢?也许有,但是我觉得不多。更何况,直到这些医学英雄的人很少。
《疾病改变历史》是一本很有哲理的书,击碎了很多主管的自大狂的臆想。原来到了近几十年,战场上因为敌人杀戮死亡的人数才与因疾病杀死的人数差不多。而以前,一场战争中死亡的人绝大多数没有那么英勇,而是死于疾病。人类走向文明,却让疾病更肆虐,科技越发达,人类越强的交通能力,更广泛的活动空间,让疾病更广泛传播,而同时人类的文明工业化,让城市更大,人口更多,更集中,让疾病更具威力。而且,虽然我们战胜了天花,但是还不断有新的疾病浮出眼前,甚至作者预言,也许应对人口数目过快增长的最终方法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未知和难以攻克的疾病,就像在以往的岁月,既然人类自己不能刻制、自治,上帝就会用古老的疾病来惩罚来约束。也许真是这样,但是我想假如还有那些大无畏的医学工作者,我们就永远有希望!
医生除了铜臭,本是一个崇高令人敬佩的职业!
我孩子懂事之后,这本书我要读给他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