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狂不放不申花”这句口号式广告语,实际上是出自于某国际品牌。看上去激情十足,但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偏离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主流方向。
申花是什么?或者说申花的风格是什么?
申花源自于老上海足球队,天然地秉承着上海足球的风格,承载着上海足球的历史。上海足球的历史是什么?曾经继南粤之后的中国的足球热土,当年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中国足球代表团的选手,一大半来自于这块热土。
上海足球的风格是什么?灵巧俊秀,以技术见长,以精准为轴,比力量派更有技术,比技术派足球更有力量。
过去几十年来,上海足球出了不少灵魂式和统帅式人物,上海足球的风格也一直在国内独树其帜,独领风骚。
上海足球强调的是技术,是团体的传切配合,就像是足球场上写意式的创作。当然,创作这样的足球,本身就是对粗放式的踢法自然的不屑和排斥,其副作用“软脚蟹”也因此闻名中国足坛。对手们在对阵上海队时最常用的动员令就是:“对着他们的腿踢!”
在靠着身体的震摄力唬退对手的落后原始的联赛环境下,技术足球是没有市场的。但是,这种粗放的身体运动在遇上更强的身体时马上显了原形,这就是1981年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大区小组赛上两败于新西兰队的原因。
1993年底上海足球队变成了申花足球队,主帅也换上了徐根宝,一个长年在外漂泊的上海人。徐根宝对于申花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上海足球讲究技术,讲究整体间配合的基础上,掺进了硬式的北方风格:抢逼围。好比给一幅淡雅的山水画上泼上重彩。抢逼围给上海足球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足球不再是一幅画,只能挂在墙上远远地欣赏,而是能够亲身感受,并且能够在“富士比”上拍出天价的作品。
然而,近十多年来,申花偏向了“强硬”路线。“抢逼围”多了,“接传转”少了。足球是狂热的运动,足球是充满创作力的运动,但是这一切离不开足球的技术基础。申花队的技术能力,技术特点,已经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并且远远离开了作为中国足球核心技术地位的位置。
申花需要激情,申花足球需要人血脉贲张,但申花足球给人留下的不应该是关于红黄牌的争论,而是精美配合破球的回味。因此,“不狂不放不申花”不符合上海的足球文化和人文环境,“展现美丽足球”才更贴近这座城市的脉博和精髓。申花足球应该追随巴萨,远离“女王公园巡游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