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你要了解和相信自己!
(2009-12-07 12:14:32)
标签:
家庭教育学习策略学习科学杂谈 |
分类: 学习方法 |
许多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自己能顺利进入一所好大学继续深造。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愿望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如愿以偿的。学生不仅需要在高中阶段把几年的知识积累扎实,而且在高考中还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后,才可能步入理想的大学校门。
所以,我们从上学一开始就想做一名好学生!可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怎么才算是一名好学生?
通常意义的好学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其实这个理解是非常偏颇的。我在《学会跟孩子说话》一书中提过,什么是好学生!即:
3受老师、学校、环境的不利和不良影响较小的学生
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会学又爱学的学生一定是好学生。
没有哪个学生不想是一名好学生,虽然目前你可能不一定是个好学生,但我们把“好学生”的定义想明白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成为一名好学生了。
人之所以被称为“智人”,就是人要比其他生物具有更多更强的智慧。自然界中,人不是最强大的,没有老虎的快捷,也没有大象的力气,许多动物都是人的天敌,但人的地盘越来越大,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生物的活动范围,同时具备足够多的方法去抵御外界的危险。而人类能实现这个结果的一切,原因就是人具备更多更强的学习能力,是“学习”帮助人类超越了自身。
人从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伴随人一生的“学习”之旅。做家长的都知道,孩子从小到大,从学走路到学说话,从学认字到学算术,从和家人相处到和别人交往,无不是要学习的内容。这个过程虽然很长但很有趣,我们知道,人是所有动物中需要学习时间最长的,大约需要18年左右。
人都是很了不起的,所有的父母为孩子每天的进步都感到高兴和满足。我在很多地方都反复强调,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非常重要,但重要并非等于全部。因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给予更多的是两方面,一是良好的心理指导和情绪配合,二是提供生活上的安全保障和基础条件。不难看出,家长的作用归根结底仍属于外因,学习毕竟是我们学生自己的事情,特别是需要我们同学必须独立完成这个漫长的读书过程。其中的甘苦和感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得到。因此,在家长给予了很好的鼓励和支持的前提下,我们同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保证学习成绩有卓越的表现。
错误思想一:高中毕业就是学习的终点。
很多人高中毕业当作学习的终点,认为摆脱学习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进入大学。以至于曲解决了学习本身的含义,也因此导致自己的潜能在桎梏之下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有位著名学者曾这样讲过:在大学受教育的目的是学会学习,上研究生时受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学会工作。
反之,那些没有考上或不想考大学的同学认为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是学习可以终止的时候,再也不用为学习发愁了。以为这辈子都不用再学习了,再也不用看书了。
实际上,这两种看法都很荒唐的。
我们知道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很多同学拼命学习了几年,似乎什么都不为,就是为了最后的那一次高考,考过之后就像得到释放一样,把几年的书本全部扔掉、烧掉,可谓畅快淋漓。进入大学,就像到了终点,并非真正想学知识,只是为了混文凭,既然是混文凭就不用再继续拼命。于是上课不好好听讲,下课不做作业,课余时间更是玩玩闹闹。……如此这般过了四年,结果什么也没学会,什么也没学成,差的甚至连毕业证都拿不到,好一点的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由于素养和能力不足很难进入工作状态。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感觉自己没有希望上大学了,所以高中这几年就开始熬日子,就等高中毕业参军啊,出国啊,或者做个什么小买卖的。反正以后是再也没有老师管着交什么作业了,家长也不用每天唠叨学习和功课了。如此这般,结果到了社会才发现,自己的基础是那么的差,很多事情和机会与自己是无缘的。
其实,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终点可言的。如果把进入大学当成学习的终点,肯定会走进一条死胡同,结果可能还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人。再说,许多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不是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么?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生活中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只要你愿意学习,成功的大门就不会向你关闭。
这句话如果出自一个高三学生的嘴里,倒还能理解。可怕的是,许多小学生都这样想,那实在是太不幸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学习状态很糟糕,所以就过早地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
有的父母总爱不合时宜地忧虑:“我的孩子现在还这么小,学习就已经有这样的迹象,这样下去,考大学根本没希望,我该怎么办呢?”怪不得很多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固然对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但并不该因此就给学习差的孩子判了“死刑”。
正像我刚才提到的那样,首先上大学并不是惟一的出路,人生有很多种选择,我们可能在这条道路上会频频碰壁,但是改走了另一条路,也许会顺风顺水,反而会取得人人羡慕的成绩。另外,小时候成绩不好,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也许是方法不对,也许同学们在学习中还处于摸索适应的阶段。在一定时期内,在老师和家长的调教引导之下,学生也许就会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成绩上有质的飞跃,这是非常常见的。
所以,一方面家长不要过早给学生的前途下悲观的断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要学会引导他们,特别是对于学习,不要强制性的要求,这会让他们难以接受继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这点需要我们各位同学能给家长做个解释;另一方面就是同学们自己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能总依赖父母的督促。从“要我学”的状态积极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然后再逐渐掌握“我会学”的办法,从而变成一个“我爱学”的学生。如此这般,你一定是最出色的学生。
每个同学都要开始认真思考几个问题:
1、我是令自己和他人都满意的学生吗?
2、我为什么要学习?我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呢?
3、我是哪一种学生?
4、我的学习到底有哪些不足?
5、我应该怎么办才能成为一个会学又爱学的好学生?
本文选自《中小学生学习完全提高指南及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