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趙雨林一一教育观天下
趙雨林一一教育观天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9
  • 关注人气:6,9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分满足孩子=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2006-10-11 21:38:02)
分类: 家庭教育
过分满足孩子=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今天看到我这篇曾在K12论坛里发过的文章,颇多感想,当时我正在写《学会跟孩子说话》一书,然后从书稿里选了一篇内容发到论坛上。可以看出,原稿还显生涩,与正式出版的内容有许多不同。不过,让我有兴趣的是,今天想给给位朋友汇报一下书中案例孩子后来的情况以及感想。
  下为原文。
 
教育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养成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一、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讲道,目前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孩子基本上也不学习了。我又询问孩子其它方面的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在经济方面很有头脑,已经通过玩网络游戏从游戏卡上面挣了1000元钱。我问起生活方面的问题,家长说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做,与朋友的交往也很单纯。就是很关心父母的工作,母亲是老板,平时非常关心每天的生意和营业额。因为父亲是领导,所以总有人来找,并且孩子对父亲的业务、工程的操作手法很熟悉。所以家长第一担心学习成绩的事情,第二担心孩子的思想太社会化。

    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讲述,我总结了家长介绍孩子的过程中的几个特点:

    1他们总是强调自己的孩子是如何聪明,提起的次数我几乎数不清。

    2他们没有表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任何的不足,只是说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罢了。

    3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生活作风的要求的观念几乎没有,或者只满足孩子只要不偷不抢不打人就好了。

    4他们对孩子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经济头脑和社会化意识感到自喜,全然没有意识到其中隐含的危机。

    当我对孩子的情况做了初步的了解和判断后,家长非常认同并表示希望我能去家里和孩子见一次面,这实际是很不符合规矩的。做心理咨询的都知道,只有咨客本人有强烈的愿望,才能做咨询和治疗。但由于这个孩子是绝不可能出来见咨询师的,所以我很勉强地答应了,但是我要求做这样的设计,就是我以父母的朋友身份单独去孩子家里,而父母恰好不在家中,然后父母在电话里希望孩子帮助他们先接待我,以这样的借口至少可以和孩子进行礼节性的沟通,由此来作为突破口,但我没有意识到此行是我历史上一次非常困难的对话。

   在整个的实际接触过程中,孩子虽然很客气,但一直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没有对我表示多大的兴趣,看来我对此行的思想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在谈话中,我问了孩子一个问题:在你认识的人中,对你来说,你认为谁最重要?孩子头也不动随口答道:没有谁!我以为我这样的问法让孩子有误会,我赶忙说:干脆这么理解我的问话吧,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死掉了,会让你感到最伤心?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依然漠然地说:没有谁啊!当时,我从他冷漠的表情和冷酷的回答中,只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在整个谈话过程中,惟有一个问题让我不至于对他太失望,就是我曾讲到,你的母亲曾经因为你而哭过,然后他不太相信地问我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而哭,我一一作答。说完后我问他你是什么感想?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一句:感觉有点惭愧吧。虽然语气还是有点轻飘,至少我还知道一点,他总算还有廉耻之心。

    对话中我还问过一个问题:你爱玩什么?他说,也没有什么,就是玩玩电子游戏,爱睡觉。我那时便想:真可怜,连爱好都那么微薄!

 

    二、孩子缺乏爱心的原因何在

    这样的孩子往往生活在一个优裕的家庭,在处处充满着恭维的氛围下,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实现不了的,精神上的虚荣也很容易得到满足,因为他父母的权利没有人敢批评他!

    虽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但这样的孩子却从根本上拒绝进步,他们缺乏勇气面对自己的懦弱和懒惰,他们缺乏信心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机遇来解决他们的困境。

    而且这样的孩子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缺乏爱心。所以对父母也缺乏最基本的爱。

    孩子不爱父母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给他们爱的能力,没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父母只是把爱给了他们,他们只是从爱中感受到了舒适和温暖,但他们以为这爱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生只会享受爱,而不能去爱。第二是由于父母的不当做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父母的感情往往是爱恨交加。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思想不稳定,精神冲动,容易做出一些惊世骇人之举,也是缘由此。基于此,如何期望孩子对父母有多少爱?

    试想,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应有的爱,怎么会关心父母的疾苦和忧虑?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会对父母保持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指望他关心你对他关心的事情?

    缺乏爱心的孩子一定没有责任心!一个对家庭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对自己的集体缺乏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缺乏责任的人,你能期望他能做什么呢?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爱别人,连自己都不爱!

    三、信任与尊重的力量

    我常讲一句话,孩子最是讲义气的。而成人经常口头上说要讲信用,其实比起孩子来说差远了。

    很多家长应该有所体会,老师的话孩子他最听,因为他服这个老师。如果他不服这个老师,别说做作业,就是听课都懒得听。朋友的话最管用,有一句话这么说“辛辛苦苦一整天,不如哥们一根烟”说的就是这种特点,老师因为某个事情与他苦口婆心地谈了一天的话,可是由于朋友的一句话可能就全给废掉了。如果孩子真的很服你这个家长的话,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话呢?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所以学习即便是苦的,但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和肯定,他也愿意付出!那为什么孩子要背道而驰?是因为他不把你的话当回事!道理就这么简单!

    个人的目标是自己选择的,家长的责任是培养具备选择个人目标的能力!给他嫉妒、狭隘,他会卑微、懦弱;给他溺爱,他会自私冷酷。期望他是科学家,请给他科学的思维,希望是音乐家,给他艺术和美而不只是冗长的练习。

    教育是否有效率和时间无关,是行动和模范起作用。很多家长很累很辛苦,总是围着孩子转,你说是不是很烦?有时候,解决一个心结只需用一件小事情、一句话就实现了。

    有位哲人说过:说起爱,就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不仅要给孩子爱,还要孩子学会爱!要让孩子爱你,你一定学会尊重孩子!要让孩子尊重你,你要懂得信任孩子。

    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培养让孩子爱自己的有效行动。这样的行动任何才能有效果,有效率,取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能够尊重,而获得尊重的办法就是信任!有了这些,再谈学习的问题便简单多了。当然,如何学会信任孩子也是很有技巧的事情,这点可以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们继续探讨!

 

关于对该学生做的教育方案、结果及感想:
  当时那个孩子上初三,学习已经很差了,他母亲希望我能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甚至许诺重金让我亲自带课。我说:课我能带了,但我没有点石成金的指头,剩了三两个月就让我帮他考上高中,那是不可能的。她母亲说:那就退一级。我说:退一级的意义也不大。那位焦急的妈妈说:那该怎么办?我回到:我的建议你不一定喜欢,但我认为最合理。两点,一是从初一上起,二是住外地的寄宿学校。理由很简单,孩子成绩差的不是一天两天,拿小学五年级的题目都做不好,所以要重起炉灶,上初一可以有机会重新来过,要不跟不上课他还会很难过,丧失自信。而且你们现在不具备管理孩子的能力,而你们家庭的环境太差,老有趋炎附势的人找你们,给孩子的影响也不好,所以要远离目前的环境。最好她母亲说那也只好这样。
  然后便询问我哪里的寄宿学校最好,让我帮助联系。我说:对不起,我只可以帮你介绍一些学校,但我不希望你告诉孩子。那母亲惊讶地问:那怎么办?我说:你告诉孩子你的决定,首先得到他的同意,然后让他自己上网找。我们要从这件事情开始让孩子为自己做主,让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后来孩子果然同意这样的计划,并自己找了一些学校,最后我帮他们确定了一家北京的私立学校,好象挺昂贵的,当然他们的家庭条件是绰绰有余的。孩子于2003年秋季上初一。
  这个孩子在初一的第一学期就考了全班第三,家长和孩子都特别高兴,第二学期考了第一。再后来,听说孩子学习成绩比较稳定,而且比以前懂事多了。那个学校的老师真是功不可没啊。
  这位家长再也没有与我联系过,他们的这些情况都是通过当时的中间人介绍的。我想应该是渐入佳境了,所以和我联系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后来我还常想起这家人,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人家,因为从孩子的嘴巴里,我知道他们的富裕完全是因为炙手可热的权势而得到的。但我的工作不是让我去拒绝这样的个案,况且还是朋友介绍,总得给点面子。因为我想的多的是,如果他们是贫寒人家这么办,我这样的解决方案他们是承受不起的,幸好,穷人家不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惜,从我最近接触的一些棘手案例来看,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
  坦率讲,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不让学生随便留级的,而我们的家长也可能没有太多的钱让孩子上条件比较好的学校。
  难道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亡羊补牢的办法我没有想出来,而防微杜渐的策略我倒是知道,因为这些案例都有一个非常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管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家长从小就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和欲望。
  我给您讲个小故事,一位年轻人找到海明威请教,说:我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伟大的作家?海明威说:如果你有我一样不幸的童年。
  我们不需要把孩子的童年设计得和海明威一样不幸,但让孩子与父母一起承受生活的艰难与温馨,困难与快乐,难道不更好吗?
  告诉你,亲爱的家长朋友,要想避免这样的后果,就是从小开始就不要盲目地布施你的爱心,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坚持用你那微薄的薪资来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欲壑。不要觉得不满足孩子是让孩子受了委屈,因为这是最伟大的教育方式之一。上帝永远不会给他人比你更多或更少。我的一个好朋友的方法很简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每天顶多只满足孩子一个要求。
  这就是节制,对双方而言同样适用。做到这点,你和孩子的麻烦就都不会太多。
 
 
更多请关注中国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专业网www.e100.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