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厢故事流变(三)

(2013-11-29 08:30: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从北宋开始,就不断有人表明同情莺莺、谴责张生的态度。这对原作者观念和态度的修改,为后来题材的改造、甚至再创造开启了思路。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大约生活于金代中叶金章宗时期(1190—1208)。解元本是乡试(省一级考试)第一名,这里是金、元时期对读书人的敬称。“董西厢”把原作不足三千字的传奇改为五万多字的说唱文学作品,结局是张生莺莺私奔,突出了反封建主题。元代王实甫根据“董西厢”改编成剧本,和“董西厢”在情节上相差无几(结尾:“董西厢”郑恒抢亲,张生莺莺私奔。“王西厢”杜确来到,郑恒气死。)但在每个方面都进一步加工、发展和提高,使戏剧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也更为鲜明,特别在心理描写上,细致、精确,引人入胜。王实甫(12601316),名德信,河北定兴县究室村人。创作剧本14部,今存3部。元代剧作者地位低下,无人作传,知道的只有这些。

“董西厢”与“王西厢”情节相仿,所以只介绍“王西厢”。
***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
  郑夫人上场道白,说明丈夫崔相国去世,郑夫人带着19岁的女儿莺莺、丫鬟红娘、小厮欢郎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前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因这寺是崔相国修造的。崔相公在日,将莺莺许给郑夫人之侄、郑尚书之子郑恒为妻。因莺莺父丧未满,未得成合。郑夫人一家在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写信到京师,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这天佛殿上没人烧香,郑夫人叫红娘唤莺莺出来,到佛殿上玩耍。为什么设置这个情节呢呢?崔莺莺坐在屋子里,张生就不能见到她,故事就没法开展。而老夫人不提出来,小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所以要设置这个情节。(楔子:夫人叫红娘唤莺莺到佛殿上闲耍。)  
  张君瑞上场道白,说明任礼部尚书的父亲病亡,后一年丧母。张君瑞欲上朝应考,路经河中府,想去拜访同学、征西大元帅杜确,就在小店安歇。听店主人讲,普救寺好玩,就去游玩。正碰上莺莺,一下子迷了。莺莺看了张君瑞一眼就走了。张君瑞问小和尚:“你们这寺里怎么现出观音来?”法聪说:“别胡说!这是崔相国的小姐。”张君瑞神魂飘荡。(第一折:惊艳。张君瑞在佛殿见到莺莺,神魂飘荡。)

张君瑞往常见到女子,又羞又慌。但这次因莺莺看了自己一眼,再也忍耐不住。第二天,又来到普救寺,送给法正长老白银一两,长老说你给钱干什么?张君瑞说旅店吵闹,无法温习经史,所以想在寺内借一间屋子。长老说:“想住哪里?”张君瑞说:“就靠着西厢吧。”心说:“这里离小姐近,我要找机会饱看一回。”这时,红娘来了,老夫人叫她问长老,什么时候给老相公做好事。张君瑞看见红娘,有一句经典唱词:“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他叠被铺床。”长老说:“二月十五日可与老相公做好事。”红娘与长老同去佛殿察看,张君瑞要求同行。张君瑞问莺莺做好事时来不来,长老说,这是为父母行孝,当然来。张生哭起来了:“小姐是一女子,还有报父母之心;我亦备钱五千,追荐俺父母,以尽人子之心。”寺院也要讲经济效益,长老自然答应。张生要进一步核实,偷偷问小和尚:“那小姐明日一定来么?”小和尚说:“他父亲的事,怎会不来?”张君瑞心说:“这五千钱花得值!这五千钱不是花给俺爹了,是花给莺莺小姐了。”红娘告别长老要走,张君瑞急忙追上红娘施礼:“小娘子莫非莺莺小姐的侍妾么?”红娘说:“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张君瑞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生。并不曾娶妻……”红娘说:“谁问你来?”张君瑞说:“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红娘就恼了,批评了张生一顿。(第二折:约时。张君瑞为见莺莺,借寺院一室住下。红娘找长老联系为莺莺父亲做好事,张生趁机要求追悼自己父母,并与红娘交谈。)
  红娘向莺莺汇报为崔相国做追悼事安排情况,顺便讲了张生,笑他是神经蛋。莺莺说:“这话别对俺娘说。天色晚了,安排香案,咱到花园内去烧香。”张生问了和尚,知道莺莺每夜到花园内烧香,就在太湖石畔墙角儿边躲着等待,希望饱看一会儿。莺莺来烧香,祷告:“第一柱香,愿父亲亡灵早生天界;第二柱香,愿母亲万寿无疆;第三柱香……”不说了。红娘说:“我替小姐祝告:愿小姐早寻一个才貌双全的好老公。”莺莺倚栏长叹。张生想:“我虽不及司马相如,但看小姐颇有文君之意。”便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红娘说:“这声音,便是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那神经蛋。”莺莺便依韵也吟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就走了出来。红娘见有人,便拉着莺莺要走,莺莺回顾张生一眼,走了。(第三折:吟对。莺莺花园烧香,预先藏在那里的张生吟诗,莺莺答诗。)
  第二天是二月十五,张生提前来到,接着老夫人、莺莺、红娘也来了。张生拼命看了一回。长老对老夫人说:“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也来追荐父母。”夫人说:“长老的亲,便是我的亲,请来见一见。”张生就拜见了夫人。莺莺再见张生,也对他的儒雅风流生出好感。(第四折:佛堂。在佛堂里,张生莺莺重会,莺莺生出好感。)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
  莺莺自见张生,神魂飘荡。埋怨红娘:“你怎么老跟着我?”红娘说:“老夫人叫我跟着姐姐。”莺莺想:“俺娘好没意思,总担我的心。”孙飞虎统五千人马,因其主将不正,所以胡作非为。听说莺莺美貌,就带兵围住寺院,要抢其为妻。莺莺说;“那就把我送给他,救一家儿性命。”夫人哭着说:“咱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将你献与贼汉,辱没了家谱?”莺莺说:“这样吧。不论何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情愿与英雄结为婚姻。” 夫人说:“可以。即使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于贼中。”长老就在法堂上高叫:谁有退兵之策,倒陪房奁,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就拍着手来了:“我有退兵之策!别吓着了我老婆,请回卧房里去。”夫人就叫小姐和红娘回去了。(第一折:围寺。孙飞虎围寺院要枪莺莺,老夫人许愿:退贼兵者,将莺莺许他为妻。张生提出自己能退贼兵。)
  张生生出一计:让长老告知孙飞虎:莺莺有父丧在身,让他退一箭之地,三日后功德圆满,脱了孝服,换上颜色衣服,倒赔房奁,将小姐送与将军。然后派一个有功夫的小僧到杜确那里送信。杜确接信,退了贼兵。(楔子:退兵。张生使缓兵计,以莺莺父丧在身为由,让孙飞虎三日后再来。修书派小和尚送给杜确,退了贼兵。)

老夫人派红娘请张生赴宴,张生喜不自禁。(第二折:请张。老夫人派红娘请张生赴宴。)
  夫人摆宴请张生,莺莺以为婚姻事谐,也非常高兴,表示就是有病也要前来。但在宴席上,夫人叫莺莺称张生哥哥,张生莺莺都很吃惊。张生问夫人为何变卦,夫人说:“先生纵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国在日,曾许下老身侄儿郑恒。即日有书赴京,唤去了,未见来。如若此子至,其事将如之何?莫若多以金帛相酬,先生拣豪门贵宅之女,别为之求,先生台意若何?”张生说:“我不稀罕钱!”夫人走了,张生给红娘跪下,求她想办法。红娘说:“我见先生有一张琴,必善于此。俺小姐深慕于琴。今夕我与小姐同至花园内烧夜香,但听咳嗽为令,先生弹琴。看小姐听得时,说甚么言语,却将先生之言告知。若有话说,明日我来回报。”(第三折:赖婚。宴席上,夫人叫张生莺莺兄妹相称,二人俱惊。张生跪求红娘想办法,红娘提出莺莺到花园烧香时,让张生弹琴。)

是夜,张生带琴来到花园中。莺莺来到,红娘一咳嗽,张生开始弹琴。琴声打动了莺莺。张生知莺莺听琴,弹《凤求凰》,莺莺深为所动。(第四折:琴韵。张生花园弹琴,莺莺深为所动。)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
  莺莺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就让红娘去书院里探望。红娘说:“我不去,夫人知道不是耍。”莺莺说:“好姐姐,我拜你两拜,你便与我走一遭。”红娘说:“我去,就说:‘张生,你病重,俺姐姐也不弱。’”(楔子:莺莺听说张生病了,派红娘到书院探病。)
  红娘到书房探病,张生写了一封信一首诗:珙百拜,奉书芳卿可人妆次: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孰料夫人以恩成怨,变易前姻,岂得不为失信乎?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汝台左右;患成思渴,垂命有日。因红娘至,聊奉数字,以表寸心。万一有见怜之意,书以掷下,庶几尚可保养。造次不谨,伏乞情恕。后成五言诗一首,就书录呈:相思恨转添,谩把瑶琴弄。乐事又逢春,芳心尔亦动。此情不可违,虚誉何须奉。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托红娘带去。红娘说:“我不敢带,俺小姐一见,撕成纸条,批评我一顿。”张生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谢。”红娘说:“你个穷酸卖富哩,我来这里是图谋你的钱物?”(第一折:红娘到书房探病,张生写了一封信一首诗,托红娘带给莺莺。)
  红娘带信回来,怕小姐装假,把张生的简帖儿放在梳妆盒儿上。莺莺见了,反复地看,发怒叫来红娘,训道:“小贱人,这东西那里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告诉夫人,打断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娘说:“小姐让我去,他叫我拿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与其你对夫人说,我拿这简帖儿,去夫人那里自首吧!”莺莺忙拉住红娘:“我逗你耍来。张生这两日如何?”红娘说:“他病了。”莺莺说:“请个医生。”红娘说:“他的病医生有用吗?”莺莺说:“红娘,不看你面时,我将这信给老夫人看,看他有何面目见夫人!虽然他对我家有恩,只是兄妹之情。红娘,你口稳,若别人知呵,甚么模样!我写信回他,叫他下次不要这样!”莺莺写了信,交给红娘:“告诉他,我们是兄妹之礼,没有他意。再这样,必告夫人知道。连你个小贱人都得有说法!”把信扔地上很生气的样子走了。红娘想:“我要不去,说我违拗他,那张生又等我回报,我还是去吧。”红娘见了张生,说:“你那信写坏了,小姐生气了,以后这事儿不提了。”把莺莺的信交给张生,张生一看,喜出望外,原来上边写着四句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红娘心说:”小姐你小心眼儿,写信瞒着我这寄信的。“红娘一走,张生就看着太阳在天上生了根,怎么不动啊?(第二折:写简。莺莺看到张生的信,故作生气,让红娘回张生一封信,说是断绝关系,其实信的内容是约张生月夜相会。)

是夜,张生见到红娘,以为是莺莺,上前抱住,才知认错了。红娘说:“你不要从门里过,免得说是我放你过来。你跳过这墙去。”张生跳过墙去,抱住莺莺。莺莺恼了:“张生,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怎么讲?”说:“红娘,有贼!扯到夫人那里去。”红娘说:“到夫人那里,怕坏了他名誉。我与姐姐处分他一场。张生,你过来,跪着!”张生跪下,红娘训了他一顿。莺莺说:“若不看红娘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今后再勿如此。若再这样,与你决不干休!”(第三折:赖简。张生跳墙与莺莺相会,却被莺莺训了一顿。)

张生病更重了。老夫人也叫红娘前去探听消息。莺莺写了一首诗,唤来红娘:“张生病重,我有一个好药方儿,给他送去。”红娘说:“你又来了。娘呵,你要他的命吧?”莺莺说:“好姐姐,救人命要紧,你去吧。”红娘说:“你不救他,谁也救不了他!老夫人也要我去,我就去走一遭。”红娘见了张生,问:“哥哥病体若何?”张生说:“害死我啦!我若是死呵,阎王殿前你脱不了干系。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红娘说:“普天下害相思病的,不似你这个傻角。小姐有一药方,送来与先生。” 张生就慌了:“在哪里,快给我!”接过来一看,大笑起来。原来上边写道: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谋。寄与高唐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红娘说:“你又来了。”张生说:“这和上次不同,小姐必来。”(第四折:寄方。莺莺给张生写诗约会,说是药方,让红娘送给张生。)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  

到了晚上,莺莺对红娘说:“红娘,收拾卧房,我睡去。”红娘说:“你要睡呵,怎样安排那生?”莺莺说:“甚么那生?”红娘说:“姐姐,你又来了,送了人性命,不是耍处!你若又反悔,我出首与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莺莺说:“这小贱人倒会放刁。羞答答的,怎么去啊!”红娘说:“羞什么?到那里闭上眼就行了!”这时红娘看见莺莺先走了,心说:“小姐嘴上强,跑到我前边了。” (楔子:莺莺带着红娘往书房去。)
  张生等待莺莺前来相会,心中忐忑。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担心小姐再不来,我就活不了啦。红娘和莺莺来了。红娘敲门,张生问:“是谁?”红娘说:“是你前世的娘。”张生问:“小姐来么?”红娘说:“你接了枕头被子,小姐来了。”红娘把莺莺推进去:“小姐,我在门外等你。”张生一见莺莺,就跪倒了:“张生有何德能,敢劳神仙下降,我是在梦里吧?”这一夜的情况,是通过张生唱词表现的。最后张生看手帕上的血,莺莺说:“羞人答答的,看甚么。”这里表现得有些庸俗。(现在演出是张生莺莺下场,红娘唱了几段。)分别时,张生再次跪下:“谢小姐不弃,张珙今夕得就枕席,异日犬马之报。”莺莺说:“妾千金之躯,一旦弃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第一折:欢会。张生莺莺书房欢会。)

夫人见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有些怀疑。唤来欢郎问,欢郎说:“前日晚夕,奶奶睡了,我见姐姐和红娘烧香,半晌不回来。”夫人便把红娘叫来:“小贱人,为甚么不跪下!你知罪么?”红娘跪下说:“红娘不知罪。”夫人说:“你还口强哩。若实说呵,饶你;若不实说呵,我打死你这个贱人!谁着你和小姐花园里去来?”红娘说:“不曾去,谁见来?”夫人说:“欢郎见你去来,尚故自推哩!”就打红娘。红娘只得承认。夫人说:“这事都是你个贱人造成的!”红娘说:“这不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夫人说:“怎么是我之过?”红娘说:“你背却前言,失了信。既然不肯成就其事,只合酬之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发生了这事。目下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日后名重天下,对你没好处。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贤哉?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夫人一听,这小贱人讲的有道理。便让红娘叫来莺莺。莺莺说:“羞人答答的,怎么见夫人?”红娘说:“娘跟前有甚么羞!那时候你怎么不嫌羞啊?”夫人数落莺莺一顿,又让叫张生。张生很害怕,就是这时,红娘说张生“银样蜡枪头”。夫人对张生说:“我待送你去官司里,恐辱没了俺家谱。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但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落第呵,休来见我。”(第二折:拷红。老夫人拷问红娘,红娘据理力争。夫人要张生上朝取应,考中才能娶莺莺。)

十里长亭排下筵席,送张生上朝取应。崔莺莺唱词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第三折:长亭。长亭送别张生,上朝取应。)
  张生来到草桥店,刚刚躺下,就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莺莺。莺莺说:“老夫人睡了,想你去了呵,几时再得见,特来和你同去。”两人正交谈,忽然来一歹徒,要莺莺出来。莺莺出来,说:“你靠后站!你知道杜将军他是英杰,指一指教你化做饺子馅!”但那歹徒把莺莺抢走了。张生惊骇大叫,原来是南柯一梦。(第四折:梦莺。张生在草桥店梦见莺莺。)
***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圆

张生进京应考,得了头名状元,听候圣旨授官。离开莺莺半年,怕她挂念,修一封书,令琴童送去。(楔子:张生得中状元,命琴童给莺莺送信。)

莺莺接到张生的信,回信时附了几样东西:汗衫一领,裹肚一条,袜儿一双,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红娘说:“姐夫得了官,岂无这几件东西,寄与他有甚缘故?”莺莺说:“这汗衫儿,他若是和衣卧,便是和我一处宿;但贴着他皮肉,不信不想我温柔。这裹肚,常则不要离了前后,守着他左右,紧紧的系在心头。这袜儿,拘管他胡行乱走。这琴,当日因听琴成配偶。玉簪,他如今功名成就,怕他撇人在脑背后。斑管,湘江两岸秋,当日娥皇因虞舜愁,今日莺莺为君瑞忧。这九嶷山下竹,共香罗衫袖口,都一般啼痕湮透。(第一折:莺莺接了张生的信,回信寄回几样物品,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  

张生接到莺莺的信及物,猜想出了莺莺的意思。(第二折:张生接到莺莺的信及物,猜想出了莺莺的意思。)
  郑恒已知姑母将莺莺许张生的消息,来到普救寺,要争夺莺莺。先见红娘,红娘说:“孙飞虎带半万贼兵来时,你在那里?若不是那生呵,那里还有俺一家儿?倘被贼人掳去呵,你如何去争?”郑恒一听:“这个小妮子被收买了。”便去见了姑母。夫人说:“莺莺为孙飞虎一事,等你不来,无可解危,许张生了。”郑恒就编了一套假话:“那个张生?敢便是状元?年纪有二十四五岁,洛阳张珙,夸官游街三日。第二日,来到卫尚书家门首,尚书的小姐十八岁,结着彩楼,在那御街上,一球正打着他。我也骑着马看,险些打着我。他家丫鬟十余人,把那张生横拖倒拽入去。他口叫道:我自有妻,我是崔相国家女婿!那尚书有权势,那里肯听?只管将他拉进去了。尚书说道:我女奉圣旨,结彩楼,你让崔小姐做小老婆。这事闹动京师,因此认得他。”夫人一听就恼了:“俺相国之家,岂有给人做小老婆之理?既然张生奉圣旨娶了妻,孩儿,你拣个吉日良辰,依着姑夫的言语,依旧来做女婿。”(第三折:郑恒见夫人编了一套假话,说张生娶了卫尚书女儿为妻,要让莺莺做小老婆。夫人就仍让郑恒前来迎娶。)
  张生奉圣旨,授河中府尹,带着莺莺的金冠霞帔,衣锦还乡。拜见夫人,夫人说:“你是卫尚书的女婿,我怎消受得你拜!”张生自然赌咒发誓。莺莺来见: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埋怨张生,张生说:从离了蒲东路,来到京兆府,见个佳人也不曾回顾。就对红娘说:“红娘,我问人来,说道你与小姐将简帖儿去唤郑恒来。”红娘说:“痴人!我不该帮你,你这样看我!”对夫人说:“张生不曾给人家做女婿,都是郑恒说谎,让他两个对证。”郑恒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做女婿。正碰上张生。张生说:“郑恒,你来干啥?”郑恒说:“听说状元回来,特来贺喜。”杜确来到普救寺,为张生祝贺,斥责郑恒:“你这厮,怎么诳骗良人的妻子,行不仁之事?我闻奏朝廷,诛了你这贼子。你若不走,我就将你拿下。”郑恒说:“不必拿,小人自退亲事与张生罢。”夫人说:“把他赶出去。”郑恒就气死了。杜确不来,这事办不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夫人让张生莺莺成婚。(第四折:张生做了河中知府,回到普救寺,与郑恒对质。杜确来到贺喜。郑恒气死。张生莺莺成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