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故事流变(一)
(2013-11-29 08:24: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先从《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讲起。
人物:
张浩:富二代,大帅哥、大才子。
廖山甫:张浩的朋友。
惠寂:张浩家香火院老尼。
张浩叔叔
李莺莺:张浩邻家女。
丫鬟
莺莺父母
孙家女
陈待制
内容:
浩莺初会:张浩是富二代,又是大帅哥、大才子。贵族中有人派媒人去说,张浩拒绝。他说:“我不遇到特别好的女子,宁可打一辈子光棍。二十岁了还没结婚。他在住所旁边,建了一所花园。这天,他和朋友廖山甫在花园游玩,行至宿香亭共坐。忽然远远望见花间,有流莺惊飞而起。张浩怀疑有人偷偷折花,两人便悄悄寻踪而去。忽然看到一个大约15岁的姑娘站在花边。张浩一见,神魂飘荡。恐怕女子发现有人会躲避,不敢出声,仔细端详,确实是绝色女子。张浩说:“尘世上不会有这样的美女,一定是花仙。”廖山甫说:“花仙白天能见到吗?天下美女并不少,没缘分者见不到。”张浩说:“我见的人太多了,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老兄有什么办法,使我早遂佳期。”廖山甫说:“凭着你的门第才学,婚事还用的着发愁吗?”张浩说:“若不遇其人,宁可终身不娶;今既遇之,一会儿也难熬。再找媒人,耽搁时间,我就成车辙里的干鱼了。”张浩情不自禁,上前向女子施礼,女子答礼。张浩问:“你是谁家女子?因何至此?”女子笑着说:“我是你家东边邻居。听说你家牡丹盛开,所以带着丫鬟从你花园门缝里过来。”张浩知道了,这是邻居家的女孩儿李莺莺。两人幼时曾在一起游戏。张浩遂邀请莺莺到家里去,莺莺拒绝了,但说:“我自幼年就钦慕您,家有严亲,礼法所拘,没机会和您聚会。现在咱们两个都没结婚,你要不嫌我丑,就找媒人来,你可愿意?” 张浩闻言,喜出望外:“不知咱俩缘分如何。”莺莺说:“两心既坚,缘分自定。君果见许,愿求一物为定。”张浩仓卒中无物表意,遂取系腰紫罗绣带。莺莺也取脖子里的罗巾,对张浩说:“请您在上边作一首诗。”张浩就在上边写了一首诗。莺莺就带着丫鬟走了。当时张浩酒兴正浓,春心荡漾,不能自遏,快步赶上,抱住莺莺,莺莺也不忍心坚决拒绝。忽听后边有人说:“相见已非正礼,此事决然不可!”说话的是廖山甫。莺莺走了,廖山甫说:“如果莺莺回去晚了,父母先回,询其所往,你的终身名誉就毁了。”张浩只得回宿香亭上,与山甫尽醉散去。(张浩在自家花园初会莺莺,在莺莺罗巾上题诗。)
浩莺再会:自此之后,张浩思念莺莺。一天,张浩家香火院老尼惠寂过来,说:“今日往李家诵经,其女莺莺染病,我劝她勤服汤药。莺莺说:‘这病药能治吗?’我再三询问,莺莺说了和你在园中相见之事。让我看了罗巾上的诗。我就给莺莺父母说及亲事。答云:女儿尚幼,两三年后,方始议亲。”从此,张浩和莺莺之间,由惠寂传信。一年后,张浩想起去岁此时,相逢花畔,今岁花又重开,故人难见。就折花数枝,托惠寂给莺莺送去。惠寂送回莺莺彩笺。梦中见到莺莺。惠寂又回来,说:“有一事忘记告诉你了。莺莺说,他家房后,是你家东墙,她家初夏二十日,亲戚中有婚姻事,那天晚上举家皆往,莺莺托病不去,叫你在墙下等她。”这天晚上,莺莺从墙头跳过来,与张浩携手来到宿香亭,做了夫妻。(老尼惠寂互相传书,张浩与莺莺偷欢。)
莺莺告状:此后,音信时通,而见面无机会了。几天后,惠寂来告:“莺莺说:她父亲下基层挂职锻炼去了,让你等着她。”两年过去了。张浩叔父对张浩说:“不孝以无嗣为大,你二十多了,还没娶老婆,虽未至绝嗣,而亦不可缺。有孙氏,是官宦之家,家业富盛,其女年已及弃。我给你主婚,跟他家结亲。这机会不能失去。”张浩害怕叔父性格暴躁,不敢抗拒,又不敢说莺莺之事,遂通媒妁,与孙氏议婚。择日将要完婚,莺莺之父任满回来。张浩让惠寂密告莺莺:“不是我负心,实被叔父所逼。”莺莺说:“我有办法。”惠寂走后,莺莺对父母说:“爹,妈,永别了。”父母惊骇询问,莺莺说:“我自幼慕西邻张浩才名,曾以此身私许偕老。父母当时没有答应。现在张浩与孙氏订婚。我不清白,不能再嫁他人,只有死了。”父母说:“我们只有你这一个闺女,你要死了,我们也不能活。可现在张浩已订婚,怎么办呢?”莺莺说:“父母答应我嫁给他,我就有办法。”父母答应了。莺莺就写了一张状子,告到官府。龙图阁陈待制见一女子告状,命呈上状纸,只见上写:“女子嫁人必须有媒人,这种说法未必全对。文君心喜司马,贾午志慕韩寿,没有媒人,受到称赞。我慕西邻张浩才名,已私许之偕老。今张浩跟别人订婚,请您明断。” 陈公问:“你说私约已定,有何为据?”莺莺取怀中香罗并花笺上张浩写的两首诗。陈公命张浩到庭,责问他与李氏既已约婚,为何再婚孙氏?张浩说因叔父所逼,实非本心。陈公就判二人成婚。(莺莺父亲到别处做官,张浩叔父主婚让张浩与孙家姑娘订婚,莺莺告状,官府判莺莺张浩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