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霖铃》赏析

(2013-05-27 15:14:27)
标签:

文化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雨霖铃》赏析

作者:宋词有两大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此外还有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的正宗派,吴文英与姜白石的格律派等。柳永(约987——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也就是现在的KTV歌厅),常为歌伎(小姐们)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字耆(qi2声)卿,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而得名。创作《鹤冲天》当年考取进士。谁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并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背景介绍:作者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小姐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名由来: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一、赏画面  

    a 、刚下过雨的傍晚,京城门外的帐篷下,一男一女举杯对饮,桌上摆满美酒佳肴,但两人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停杯放筷不吃 ,四目相视,忧伤难言。  

b 、岸边,一男一女拉手,依依不舍,总不肯放开,而一边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说要出发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是不肯松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噎。  

    c 、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晚风吹拂,酒醉刚醒的词人在舟中怅然四顾,只看到天边一轮残月照着江面,岸边的杨柳在凌晨的秋风中瑟瑟摇颤,诗人感慨万分,悲伤不已。  

    ab实写别时  c想象中的别后  

二、品情感   

1、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离别之情?(帐饮无绪  相看泪眼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   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这种离愁别绪?(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实景)烟波  暮霭  杨柳  晓风  残月(虚景) )         

三、析技巧  

1、通过什么写情?(以景传情。)为什么这样写?(表达的是伤离别的情感,选取冷落的秋景作衬托,如“寒蝉”“长亭”“骤雨初歇”等。)写得怎样?(写景为抒情服务,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词的上阙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着意描写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四、探名句  

1、本文优美语句很多,不胜枚举,明代词评家贺裳说,柳永此词有“千古俊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妙处何在?(“柳” 与“留”谐音,赠柳惜别,缕缕离愁;“晓风”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写出别后凄凉;“残月” 透出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2、把“酒”换成“梦”,“晓”换成“凄”,“残”换成“冷”,变成“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好不好?为什么?(“酒醒”写出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伤感离愁更浓。“晓风”秋日早晨之风,风凉,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刻,“晓风”意味着“离”。“残月”月光是冷的,残月的光更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残月”是不完整的月。“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正是这样,才渲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深究问题:这首写嫖客生活的词为什么会在中国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1、柳永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在这里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柳永之于歌伎,不同于那些以玩乐为目的的嫖客。2、这首词写的是恋人分别的情景,它表达了许多同类人的心境,词中反映的不仅是词作者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有过类似或正在经历的人的共同感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1、:古人对柳词的评价

1.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其所谓善传神者。(李樊龙《草堂诗余集》)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秦少游酒醒处,残阳乱鸦同一景事,而柳尤胜。(王世贞《艺苑卮言》)
    3
.预思别后情,工于言情。(陈延焯《词则 雅集》)
    4
.柳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形容尽致,尤于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
   
2:关于离别的诗句
    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