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赏析
(2013-05-27 15:14:27)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作者:宋词有两大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柳永。此外还有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的正宗派,吴文英与姜白石的格律派等。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也就是现在的KTV歌厅),常为歌伎(小姐们)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背景介绍:作者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小姐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词牌名由来: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b 、岸边,一男一女拉手,依依不舍,总不肯放开,而一边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说要出发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是不肯松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噎。
二、品情感
1、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文中哪些句子体现离别之情?(帐饮无绪
3、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这种离愁别绪?(寒蝉
三、析技巧
1、通过什么写情?(以景传情。)为什么这样写?(表达的是伤离别的情感,选取冷落的秋景作衬托,如“寒蝉”“长亭”“骤雨初歇”等。)写得怎样?(写景为抒情服务,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词的上阙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着意描写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四、探名句
1、本文优美语句很多,不胜枚举,明代词评家贺裳说,柳永此词有“千古俊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妙处何在?(“柳” 与“留”谐音,赠柳惜别,缕缕离愁;“晓风”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写出别后凄凉;“残月” 透出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写风之凉、月之残,都是为了倾诉离情别绪。)
2、把“酒”换成“梦”,“晓”换成“凄”,“残”换成“冷”,变成“今宵梦醒何处?杨柳岸,凄风冷月”,好不好?为什么?(“酒醒”写出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伤感离愁更浓。“晓风”秋日早晨之风,风凉,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刻,“晓风”意味着“离”。“残月”月光是冷的,残月的光更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残月”是不完整的月。“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正是这样,才渲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深究问题:这首写嫖客生活的词为什么会在中国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1、柳永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在这里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柳永之于歌伎,不同于那些以玩乐为目的的嫖客。2、这首词写的是恋人分别的情景,它表达了许多同类人的心境,词中反映的不仅是词作者的心理感受,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有过类似或正在经历的人的共同感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附1、:古人对柳词的评价
1.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其所谓善传神者。(李樊龙《草堂诗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