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赏析
(2012-11-26 18:13:32)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杜甫称“诗圣”,李贺称“诗鬼”)。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第一个,李白第二个,没有第三个)。出生于唐代剑南道绵州(在今四川省)。15岁即有诗赋多篇。18岁开始漫游全国各地。31岁到长安,想当官,没成功,一年后离开。42岁再到长安,贺知章(一说唐玄宗妹玉真公主,另说道士吴筠)推荐,翰林供奉,做唐玄宗的文学侍从,给皇帝也想当皇帝起草文告。44岁受谗(同行嫉妒,高力士说坏话,因醉酒未及时应召),被赐金发还,写《行路难》。55岁时,安史之乱爆发,太子李亨即位。玄宗的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也想当皇帝,李白入其幕府。(好多人被召不去,李白想被重用,病急乱投医,去了。)57岁因李璘兵败入狱,并被长流夜郎(在今湖南西部)。59岁遇赦,写《早发白帝城》。后靠人接济为生。死亡原因有三种说法:醉死、病死、溺死(醉酒到水中捞月)。性格:蔑视权贵,不懂政治。
分析:
1-4句:
7、8句: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明什么思想?(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9-12句:表达什么思想?(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