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赏析
(2012-11-11 14:37:5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诗经》简介:文学史地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时期: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篇数:305篇。名称: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分类:按乐曲分为“风”、“雅”、“颂”。“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分析《伐檀》:
1、1、2句写什么?(劳动场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直言之”,直接地叙述,是采用赋的手法。)
2.、3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面上写河水,实际上这水面的涟漪正是他们心中的涟漪的写照,写出了奴隶们内心的不平。因而有下面一连串的责问与讽刺。写水是为了写心,写心先写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是“兴”的手法。)
3、4-7句是什么问句?(不是设问句,因为没有自问自答的形式,也不是启发思考引起注意。也不是反问句,因为从意思看,不在于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它是在表示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责问,是特殊问句:激问)
4、8、9句真的是说不白吃饭的意思吗?(不是。是反语,讽刺。)
写作特点:重章复唱。每章字句大体相同,只是换了少数几个字。作用:一、换韵;二、充实和扩展内容。如檀辐轮表现劳动过程艰苦,貆特鹑表示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有。
*分析《硕鼠》:
2、奴隶们“逝将去女,适彼乐土”,有人说这是对现实反叛,对理想的追求,是积极的。有人说,这是逃避现实,是消极的,你的意见如何呢? (“逝将去女”,包括一是反叛——“去女”,即离开奴隶主贵族,要求摆脱剥削;一是追求——逝,适彼乐土。二者是辩证的统一。在奴隶社会里,奴隶无人生自由,只不过是“会说话的畜生”,能大胆地提出“去女”,这体现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追求理想是对现实的反叛的深化。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阶级斗争的最初阶段,不能用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斗争方式去苛求奴隶阶级。奴隶们追求理想,正是一种斗争的表现。)
3、用了什么手法?(借喻,不说甲只说乙。(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呼告:作者与作品中的人或物面对面讲话。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表达强烈感情。)
*两首诗的异同:
同:A、思想内容上,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对不劳而获的人们的愤怒指责。 B、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
异:A、句式不同。《伐檀》是长短不齐的杂言句式,《硕鼠》是四言体,排列整齐。《伐檀》大量运用“兮”字,而《硕鼠》一个“兮”也没有。B、手法不同。《伐檀》采用了“赋”和“兴”。《硕鼠》通篇采用了“比”和“呼告”。
伐檀译文:叮叮当当砍檀树啊,把它放在河边上啊。河水清清泛微波哟。不播种不收割,为什么得到三百捆庄稼呢?你不打猎,为什么见你院子里挂着猪獾呢?那些大老爷啊,不白吃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把它放在河边上啊。河水清清泛微波哟。不播种不收割,为什么得到三百捆庄稼呢?你不打猎,为什么见你院子里挂着大兽呢?那些大老爷啊,不白吃饭啊!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把它放在河边上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不收割,为什么得到三百捆庄稼呢?你不打猎,为什么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大老爷啊,不白吃饭啊!
注释:1、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硕鼠译文: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你不肯照顾我。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呀乐土,在这里得到好去处!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麦子!多年辛苦养活你,你不肯感激我。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安乐地呀安乐地,在这里得到我的价值!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你不肯慰劳我。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谁还会长久哭泣呢?
注释:1、硕鼠:比喻统治者。2贯:侍奉。 三岁言其久。女,通汝,你。3、莫我肯顾: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可转为”莫肯顾我“。后文中的”莫我肯德“,”莫我肯劳“均属于此类情况。4、逝:通誓。“去女”:离开你。5、适:到。乐土:可以安居乐业的地方。下两章‘乐国’‘乐郊‘是同样的意思。这种地方只是理想,在当时实际不存在。5、爰(yuán):于是,在这里。所:指可以安居之处。6、德:感谢。7、直:通值。8、劳: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