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明月的女兵小说是啥东东(收录文化博客读书随笔)

标签:
宋体a5《青春之歌》《简·爱》亲历 |
分类: 时评·文艺理论·文史研究 |
·从鲁迅与钱锺书小说看知识分子知识缺陷温芝元 |
·汉文帝的七弟是如何荒诞不驯的冯占宇 |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有些偏颇东篱采菊f |
·雪漠:肃南裕固族纪行雪漠 |
·骚姑母与花心侄儿上演虎狼畸恋赵炎 |
·猪八戒奇特的家庭成分揭秘林电锋 |
·金樽明月的女兵小说是啥东东高考状元凤 |
·巴金《苏堤》的意境敏俊 |
·道德在中国很多场合是作秀的道具邬海波 |
·蒋林:还文学一方净土蒋林 |
鄙人是“新新博主”,对于“资深博主”的文章,无论精华还是垃圾,都未能及时欣赏,只好补课。近读金樽明月的女兵小说,有些感受,与朋友们交流一下。
题材:熟悉而陌生。
作者写的是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知道,许多作家的成名作都是自传体。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杨沫的《青春之歌》、夏洛蒂的《简·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倘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那就只能靠闭门造车了,这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但并非熟悉的生活都可以写进作品,这又有个沙里淘金的问题。什么是“金”?其中一个标准就是“人无我有”。对自己是熟悉的,对读者是陌生的,这就叫题材新颖。世人当过女兵的很少,而当过女兵又能写出高质量作品的尤其少,这就注定了女兵题材作品的稀有性。选材决定作品成功的一半。
记得有一篇在全国获奖的小说,是写为现代戏造音箱的。当时不少作者写有关现代戏的作品,但这个作者从这个角度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原来,作者是音箱厂的工人。这个作者的成功与金樽明月的成功是一个道理。
手法:传统而现代。
我读作品时,忽发奇想,从后往前看。从后边几节来看,作者属于现代派。虽不像意识流小说那样淡化情节,随意识流动行文,但感到作者不靠情节的跌宕起伏取胜,而是有着大段真挚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使读者常常感到“我”就是作者,是作者沉浸在情感的抒发中,读者在阅读时跟随作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最后看楔子时,才发现作者其实挺注意情节设置的。这里采用倒叙手法,设置了诸多悬念。重见昔日战友余鸽,让人生出许多猜测:这30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她是怎么和一连长结为夫妻的?一连长是怎么残废的?……这些大扣子挽到这里之后,可以设想,不到作品结尾部分是不会解扣的。这种手法是我国通俗文学的传统手法。
人物:鲜活而典型。
文学即人学,优秀的作品总给人留下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作品着力塑造的人物“我”是一个高干子女,但不是那种娇女懒女,是一个勤奋好学、不甘落后、不怕吃苦的姑娘。但作者并没有把她写成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写出了她的成长过程。如写她关于政治的回答就表现了她尚幼稚。
余鸽是另一种类型的姑娘。“我”第一次看到她是她偷吃别人的食物。她没什么后台,当兵名额被人家顶了。但她手中有个护身符,掌握着每个人的隐私:某某身体不合格,某某靠什么后门进来的……从这个姑娘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某一部分的缩影。
其他如冷峻的大队长,一沾枕头就鼾声大作的“圆班长”,机警而严肃的“玛利亚嬷嬷”,都各具特色。
这些人物身上有鲜明的个性,又有着某一类人的共性,因而是典型的。
语言:诗意而形象。
作品中有一些近似于散文诗的语言,有很美的意境。如:“我知我的心很广袤,像荒荒的大草原,我似一头初生的小鹿,在草原上奔跑,一直想寻找我的家。这个草原太大了,一望无际,在我那小小的头颅里,我不肯放弃我的思索,我的追寻,一直想寻找我精神的支持,哪怕在这个最紧张、最钢铁般的环境里。”有的语言很形象,如:“我们此时已经是带着‘三点红’的正式军人,……”这里用借代手法,突出了特征。这样的语言俯拾即是,不一一例举。
说心里话,这是好东东。用一个创作人员的眼光看,我觉得可以提出要求将作品改得更好,但要说哪里有弊病,暂时还没想出来,什么时候想出来再说吧。
(收录9月12日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
为方便您为我新浪博客5周年参赛作品《世人都说新浪好,男人生娃心醉了》(置顶)投票,于此设立一个窗口。谢谢投票(鼠标点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