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社稷坛并称的社柏
(2010-05-11 05:29:17)
标签:
旅游 |
分类: 散文(史天掇星) |
造物主是有艺术素养的。他想画一幅画,寻寻觅觅,把目光投向九州之中的中州,在中州腹地铺开一张纸,这里立马变成了广袤无垠的平原。他画了一条河,河具龙形,龙首高昂,龙身虬曲,龙尾飘逸。要画河水时,他踌躇了一下,搁笔了。
他想让人类继续这幅画作,以锻炼他们的才干。他造出两个人来:乾和坤。造物主给乾一个水壶,对他说:“把这壶水倒进河的源头处,水可流到中游,但你要想办法让水流到尽头。”造物主又给坤一个同样的水壶,对她说了同样的话,就不见了。乾和坤各自抱着水壶苦思良久,想不出办法。后来,他们邂逅了。他们同时想到,如果把两壶水同时倒进河里,水不就流到尽头了吗?他们这样做了,清澈的河水画出来了。河名双洎。洎者,至也。双洎就是双双到达。(注1)
乾和坤在河畔繁衍生息,他们的后代轩辕在这幅画上画出了稻黍稷麦菽。
背景画完了。现在,就等着主角出场了。
轩辕的后代泼洒丹青,在双洎河的龙腹部画了一群干褐枝翠神韵飘逸的柏树,名为“社柏”。
我们来解读这幅画的中心部分。
社柏”之“社”为“何意?一曰土地神名,二曰祭祀场所,三曰地方组织。我们的祖先崇拜土地,而实际崇拜的是地力。他们认为,从土地里生长出的高大植物是地力的象征,是土地的灵魂,因而树木便成为崇拜对象。这里的社柏与北京的社稷坛并称为“北坛南柏”,是研究我国民俗学两项重要的实物。
这群古柏画于何时?
有人称其为“汉柏”。根据是《汉书`·地理志》中注云:“长社即宋人围长葛是也,以社中树暴长更名长社。”
此为保守说法。长社城为战国时魏惠王(前370——326年)所建。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24年)客卿胡伤攻魏长社取之。此时即已有长社之名。而《地理志》说明至少周时树已暴长。
植树应为何时?《论语·八佾》记载:“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由此看来,树应为殷人所植。盘庚迁殷为前14世纪,纣王被灭为前1046年。也就是说,这些树的“贵庚”应在三千岁以上。
三千年啊,栉风沐雨,叱雷斗霆,蓬勃葳蕤,倔强峥嵘!
半通清代石碑帮我们赏读树形。上面镌刻的文字表明,人们对古柏的命名分为三类:一为十二生肖,二为五行,三为人们企盼幸福长寿的福、寿、佛、仙、人、蛙、龟、狮等。
命名多依据干或枝的形状,如龙树鳞甲蟠错,狮树滚卧仰舞,鸡树翠翎高翘,羊树双角并耸。也有的是依据树干纹理,如水树似飞瀑直下,火树若烈焰腾空。
然仅有名形乎?非也。根汲双洎河之琼浆,应受葛天余韵;枝招始祖山之同类,当染轩辕精神。叶饮露瀣,内蕴荀陈之德;身沐虹霓,中含二钟之气。(注2)孰言草木无情?群柏各具性灵!
古时有歹徒匿身社柏之中杀人越货,虎柏怒啸,歹徒立毙。其弟以铁钉钉虎柏之目,未几,即口吐鲜血而亡。自此,这一方无兵匪为患。现有铁钉在虎柏干上。
一棵古柏上长着五棵枸树,两大三小。两棵大的是夫妻二人,不结果的为男树,结果的为女树。三棵小的是他们的子女。总称“全家福”。说是社柏曾救过这家人,这家人便化为枸树,与社柏永结情谊。
两棵相依相偎的树是七仙女和董永的化身,他们情意绵绵,恩爱难舍啊!
民间传说使这些树更为鲜活灵动起来。
巨画完成了。它厚实凝重,美妙绝伦。在它身上,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灵魂。
而今,轩辕的后代在树旁建起了人文纪念园。我死后,卧于此咀嚼诗情,品尝画意;与古柏同沐露瀣,共披虹霓;闲暇时赏其倩影,聆其心语。噫吁戏,何等肢舒体爽心旷神怡兮!
注1:上述内容为当地民间传说。
注2:荀陈,指荀淑和陈寔,均为东汉贤士。传曹丕术士观天象,见德星相聚,后知是荀陈相会。二钟,指钟繇和钟嵘。钟繇,东汉人,楷书之祖。钟嵘,南朝人,作我国最早诗歌评论集《诗品》。上述人物皆籍贯于此。
王婆卖瓜:写过古柏的不止一人,但本文中有些内容是别人未写过的:一、双洎河的传说。二、柏为殷植的观点。三、有关古柏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