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士·高官
(2010-02-10 08:44:2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史天掇星) |
这个墓冢真奇特。这不是指它的高大,虽然它比两层楼房还高。说它奇特,是指冢顶长着八棵将近两千年的古柏。
这就是位于许昌城北两公里处的八龙冢。
八龙冢是东汉荀淑的墓地。来前一位朋友对我说,荀家出过几个大官,所以八龙冢值得一去。我对荀家情况不十分清楚,便到图书馆借了《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的有关卷本,带着来到这里。
登上冢顶,我坐在一棵倒伏的古柏上看书,权当休息。看着看着,大脑中产生了与朋友不同的想法。
荀淑少有高行。安帝时,征拜郎中,迁当涂县令,即辞职返回乡里。梁太后临朝,让他做朗陵侯国的宰相,他当了很短时间,便又弃官还乡。他两次辞职,对当官兴趣不大。
荀淑有子八人,皆有名望,时称“八龙”。传说冢上柏树为八人生前所栽。荀淑三子荀靖品行甚高而不愿做官。六子荀爽证命不应,举为郎中,上策后即辞官而去,隐于海上,以著述为事,称为“硕儒”。董卓辅政,累召不应,后被迫做官,九十五天位至司空,与王允商议共诛董卓。看来他是为除董卓才当官的。
荀淑的孙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谋士,在曹操迎献帝来许昌和官渡之战中起了主要作用。曹操多次为其请功,他一再辞让。后曹操请表封他为“三公”, 荀彧坚辞。还请侄子荀攸出面说清十余次。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让曹操进爵国公,荀彧认为曹操兴义兵而辅朝政,应“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不宜如此。曹操心中不满,南征孙权时,荀彧患病,曹操赠其饮食,荀彧打开一看,空空如也,于是服毒而死。《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评价荀彧:“越俗易惊,孤音少和。”
我对荀氏名士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们官高爵显,而恰恰相反,在于他们品行高洁、学识过人、才能出众,有做官之才而无做官之瘾。像董昭之流为保官、升官,不惜趋炎附势,逢迎拍马,实在是一群恬不知耻的家伙!就连曹操这样有见地的人,也抵不住爵位的诱惑,宁肯牺牲名节,也要千方百计捞个更高的位置,可见其才干出众而品德低下。他们与荀家贤士相比,显得非常卑劣。
无论别人怎样崇拜权势,我都依然顽固不化地崇敬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