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同此夜心

(2012-08-07 14:58:22)
标签:

山水

文化

乡村

杂谈

感悟

分类: 散文

 

  一点两点,十点百点,千点万点无数点,是萤火。
  
  一声两声,十声八声,千声万声无数声,是蛙鸣。
  
  即便是曾经在农村长期工作和生活的杨大姐,也感到深深的陶醉。她已经三十年没有见过这种景象了。杨大姐是专程从省城来看望我的。深情厚谊无以回报,我临时起意,在晚饭后带她到这个小村庄来走走。
  
  其实,我的本意是让大姐看看这里日间的风光。小村座落在山谷侧边,依此地常见的高山丘陵地势而建,两边的青山满是挺拔的杉松、嫩绿的荒草。村边,坡势平缓的梯田布满整个山谷,另有一条小溪从田间流过,为青青稻禾提供了不尽的生命源泉。此溪流经之处,有一个约有六百年历史的尼姑庵。山谷之尾,凭人工之力集小溪之水形成了一个青山环绕、群鹜栖息的小平湖。“平湖惊野鹜,曲水近孤庵。”我的这两句诗作描述的就是此处光景。
  
  山村的夏日,夜晚降临得十分突然。我们刚到村口时还是日色朦胧,山景依稀可辨,可是不一会儿就已初月朣朣。平湖孤庵是不能去了,就在山间走走吧。
  
  村边的小道在山脚和梯田之间委蛇而上、蜿延又回。山谷的半山腰上,一幢两层楼的平顶房孤独而立。我们顺着小道,往平顶房方向且叙且行。山风习习,芦草沙沙,寂静的山谷里只有我们一行数人。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官场的羁绊,自由呼吸,纵情畅谈。此时,我们是这方天地的主人。
  
  蛙声是在不经意间起来的。似乎先是零星的几声“咕”“呱”,从青禾之上飘去,反倒喊出了山谷的寂静之感。不久,成片的蛙声彼伏此起,等到我们意识到必须成为听众的时候,已经是四处欢声了。
  
  “还记得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吗?”我问豆宝。
  
  豆宝点了点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其实不必等到稻子开花,禾苗本身就有清香。”闻稻香、听蛙鸣,不仅是一种意境,还是一种享受。我以为,辛弃疾的这首词应当如此品味。
  
  就着蛙鸣声,豆宝使劲吸了几口气。
  
  夜色下,我不知道她是不是闻到了禾香,但她肯定看见了什么。
  
  面前、身边、远处,星光点点。
  
  “哇,萤火虫!”杨大姐最先反应过来。
  
  先是一星半点,很快就是星光一片。星光很小,绝不在一个地方重复。定睛细看,如灯火跃动;远目浏览,却似星雨飘荡。或许是因为依恋芳草,或许芳草就是家园,星光在草丛周边和禾苗之间最为繁盛,形成了造型丰富的灯海花树,引得众人你呼我唤,都想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眼光和感受。不小心一抬头,以为萤火上了天――原来满天也是繁星。
  
  惊喜引导着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那幢两层平顶房的不远处。在我们的欢笑声中,“啪”的一声轻响,二楼窗外的一盏灯亮了。灯光照亮了继续上行的小路,照得道路两旁的稻禾发出青绿的柔光,照得点点萤火与它争辉。
  
  这灯光提醒我们,夜深了。
  
  如果说刚才来的一路是发现,那么回程的一路就是享受。在蛙鸣稻香里信步,于天地星光中徜徉,对于我们一行所有人,此种快乐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我自思之,曾经年少意气,也曾经快然自足,又曾经心怀徬徨、身经踟蹰,这些经历常人自然难免,并非只有我一人愚钝、痴妄,也无需更不可能都去避世尘外。其实,得意也好,失意也罢,都是人生中迈出的一个或几个步伐,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生命中不是只有官场、商场或其他什么此场彼场,而是同时或另有一个两个超脱于名利之外的志趣追求,那么这些步伐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否则,那就只不过是一步一步走向衰老死亡而已,什么得意失意,都是一个意义、一个结果。
  
  那么,什么志趣追求能让人享受生命?应当是因人而异吧。在我看来有这么三个:其一,享受家庭;其二,有知友同心;其三,心向自然。此时此刻,在这个山间秀美之夜,有豆妈、豆宝相伴,有远来的朋友同行,这不就是生命的享受吗?
  
  我们渐行渐远时,平顶房的灯光又暗了。
  
  “这灯真巧!”豆妈说。
  
  “是人巧吧。”我说。
  
  上车时,大家都依依不舍,而我突然有一种与刚到这里时不一样的感觉。
  
  我们不是这里的主人。谁也不是。只有它们,那蛙声、那萤火,才是这里千年万年不变的主人。也许,还有半山腰那盏孤独的灯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村溪漫步
后一篇:老去的传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