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灾区回复生意

(2013-05-03 12:25:36)
标签:

地震

救灾

经济学

慈善

捐赠

分类: 媒体.专栏

420日,四川雅安市发生七级大地震,造成不少伤亡,所幸的是由于信息传递迅速,救灾工作已经第一时间展开。相比几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显然已经有了更多的经验。人们出钱出力,商家捐资捐物,慈善义举不胜数。


突然而来的天灾让人措手不及,这时候灾区人们最需要有帐篷、食物、衣物、药物和干净饮用水满足基本需要保障生命安全,而全国各地捐赠的救灾款和物品需要安排,初期阶段通过集中模式安排资源分配,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完成初期的抢险救灾后,对灾区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尽快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贸易秩序,这包括商店、市集等都应该要尽快建设起来。


如果救灾款继续由政府或者慈善机构调配,这里需要药物,那里需要帐篷,某地区需要食物和水,就在外面统一采购运送过去,这种统筹模式虽然得来免费,但有隐忧。人们所需不可能通过中央系统一一得知,而按需分配的计划模式也使得商业经营举步维艰,很可能会对本地市场造成严重伤害。


这种担忧并非多余。事实上,汶川地震之后有些接受救助较多的地区正如此,一方面,多余的物资无处使用,或报废,或被变卖,另一方面,一些人习惯了依靠别人捐助的物资来生活。市场迟迟未能恢复,但他们不可能靠捐助过一辈子。这时候,人们只顾批评物资被浪费被挪用以及个别人好吃懒做的现象,但是其深层成因却被忽视了。


这就等于一个人患了大病,当然要立刻抢救,用药治疗,然而过了危险期后,让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身体机能系统没被破坏的人不应永远依靠药物生,好的医生会慎重用药,而不是好治不病以为功。


我们日常所见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市场里,有各种各样看似杂乱无章的摊档,青菜、肉食、海鲜河鲜、腌制品、米面,林林总总,各有经营者,并没有人规划这一切。 看似杂乱,却精准地符合人们的需求。很简单,是价格的无形之手牵引,某种商品贵了,有利可图,就多人跟进,而这一切又是动态的,人们的需求随时发生变化。


“客似云来”、“货如轮转”是商人的最大期待,商品的流动变化就是市场的生命,简单的一个市场显露出的是盎然生意。我喜欢汉语里的“生意”一词,这词本意是指自然界的生机,有生机表明有生命力,而不是静态的死物,而后来兼用作谋生之计,生意讲究的的是流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切合原本词意。


而生意的传统古来有之,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篇中,便以精妙笔法描绘生意景象,“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 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样的描述完全可以媲美经济学人耳熟能详的亚当斯密前辈的名句“我们每天所获得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面包师和酿酒师的恩赐,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需求。”


另外,外界的捐助不一定是好事的例子还可参看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对落后国家捐助情况。这些地区,贫困、混乱,甚至战争时而有之,西方国家和联合国组织的经济援助其实很多,但因为当地管理不好,甚至被归为流氓或者危险国家,西方对他们的政策往往是贸易封锁再加上经济援助。这其实是非常糟糕的政策,能通贸易,市场 会一点点改变人们的看法。援助加封锁的政策却使得他们永远如一窝嗷嗷待哺的小鸟,学不会飞翔。一旦外界援助中断,他们因不会觅食面临着生命危险。


故此,灾后的第一要事应该是尽快恢复市场生意。收到的慈善款项不妨补助给真正有困难的人,让他们自己到市场挑选,这样会刺激市场的自我恢复功能。人们的真正需求会反应在他们的出价上,某种商品贵了,说明多人需求,利益驱动,商家很快会跟进。蓬勃而非一潭死水的市场出现,人们能够自食其力,才是最成功的赈灾。(原发沿海企业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