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恶人谷江小鱼
恶人谷江小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5,711
  • 关注人气:8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先生

(2009-05-17 02:52: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情

 

大概是两年前,父亲打来电话,语气激动,说他刚才在凤凰卫视见到了一个四十年前的同事莫X X。 


我大概知道,60年代中叶,父亲毕业后曾经在长沙和韶关工作过。而在韶关的时间有七八年,随后便调回了家乡。而父亲具体的单位、工作、当年为何调回家乡,我所知不多。隐约记得,他应该是唠叨过的。父亲回家乡工作,应和他是家中独子不无关系。 



莫正是父亲在韶关长达七八年的同事。父亲的激动,延续了好长时间,几乎逢人必说。父亲说,莫当时已经是工程师了,领着比他们高一倍多的工资。而父亲是个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他当时叫我王先生”,父亲呵呵一笑,谈起往事。 



王先生!噢,我几乎忘记了。从家里农转非搬进了小县城郊起,我记得父亲的同事一直都是叫他“王先生”。父亲从电工技术员,到后来工程师,相对厂里头的工人,多少是个知识分子了。但我不知道,在我出世前的十年左右,父亲就是“王先生”了。而父亲退休已好多年了,我回去也少,几年过去,我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称呼。这个词电光火石在我脑海闪出,带出了不少记忆。 



父亲在电视上看到他同事后,我也曾经帮他在网上查找,看能否查找到些资料。莫的父亲有着较为显赫的历史,资料很多,关于莫本人的,只有少数的资料。父亲说,很多年前,曾经问过人的,当年的那些同事,后来都不曾见着。 



几个星期前,我忽然兴起,又在网上搜索了下莫的资料。这回,我找到了一个去年的新闻,和当年抗战时期飞虎队有关的,网上报道不少,而出处是深圳特区报。我赶紧给特区报同一个报系的晶报编辑Lili发了个邮件,叫她帮忙发个信息给那个记者,看能否找到莫的联系方式。 



Lili很快回应,说那个记者正出差中,转给了我英德一人的名字,说可以通过他找到莫的电话。Google时代,我很快搜索到那人的电话。最终也知道了莫的广州家里的电话。 

 


几天前,父亲来电,兴奋地说着他和莫通电话的细节。莫已经83岁了,比父亲大十几岁,身体很是康健,网上的照片看起来倒像60多岁。两人回忆当年的琐碎事情,说起近况,唏嘘一番。父亲也转告了莫找到他的过程,也说起我的一些情况,说起我“常发文章”的。 


父亲是读机械电子专业的,初中之时,家里就订了不少相关的的报刊,而家中最早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是我读小学时候,父亲自己邮购零件组装的。记忆深刻的是父亲当时为了评职称,在全国性杂志发过技术文章,成了我作文里头骄傲的题材。但我们兄弟两人,都对这类东西提不上兴趣来。父亲唠叨的时候,我们各当耳边风,父亲也无可奈何。


我毕业工作在他乡。父亲到我这里,常常会看我报刊上那些文章。他也会不动声色、慢条斯理说“嗯,这个文章还可以”、“哦,是差不多这样的”,但我知道他心中的欣喜。记得高中一天晚上,我静静躺在床上还没睡着。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和他谈着话,后来蹑手蹑脚走进我的房间,找了些东西,又蹑手蹑脚带上门走出去,然后我依稀听到他和客人的谈话。我知道父亲拿出去的,是我在一个全国性质写作比赛还有初高中一叠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如今他也会时不时把我的文章拿回去,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他和亲友们谈家常时,偶尔会拿出我的文章给他们看的场景。


当然,在我和父亲谈论之时,他更多的时候总会把话题转到他退休前所在的企业,贪污、腐败、曾经的辉煌、满城风雨,到后来,以极便宜的价格卖给私人。听惯了这些题材的我常会不耐烦地反唇相讥:那样的国企,没了就没了呗,然后会说一番我所认为堂而皇之的经济理论,父亲说:话虽那样,只不过….. 


在我帮父亲寻找故人的时候,我忽然开始慢慢地明白了父亲话里的东西。我的一句轻飘飘的“没了就没了”,在他们那里,是几十年的光阴啊。 


我想我所能干的事情,是找个时间和“王先生”去广州,让他们聚一下。四十年了,何其短促。在两位老人眼里,是再也没有第二个“四十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