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部,绵阳,这里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截止到19日18时,辖有北川、平武、江油、安县等地的绵阳已有11874人遇难,恐惧弥漫在这座城市,伤痛笼罩着这个城市,但是,恐惧和伤痛没有摧毁这座城市的信心。
我们是在18日凌晨2时进入绵阳的,刚刚经历了江油余震的绵阳城街头帐篷林立,路边本应关门歇业的商铺也都大门四开,主人就休息在门口,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余震。而同样由于余震影响,我们入住的一家宾馆内已没有宾客,但由于我们必须做好各种采访准备工作,因此胆战心惊地坚持住在了宾馆,服务员倒放了一个啤酒瓶作为警示,我们几乎在绵阳度过了第一个不眠之夜。
直到天色放明之后,我才知道,其实绵阳城区的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只是偶尔地能发现一些建筑物的裂痕。但人们对地震的恐惧挥之不去,马路两侧、涪江岸边、广场公园,已成为大部分绵阳市民的临时栖所。恐惧缘于地震惨痛的记忆,恐惧也是对生命尊重的表现,在绵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恐惧的弥漫,对地震的恐惧正在摧残着绵阳的心灵。
而伤痛更是挥之不去。由于绵阳相对安全,大批北川、安县、平武等地的灾民被安置在市区内的九州体育馆、南河体育馆等,这些流离的灾民不仅要忍受颠沛的生活,更难以摆脱逝者已去的伤痛。在九州体育馆,两万多名灾民被安置在这里,伤痛的情绪体现在一张张寻人启示上,体现在那些跛脚走路的身影上,体现在席地而眠的境况上,更体现在那饱含无奈与忧伤的目光中。
但恐惧和伤痛却摧不垮绵阳人民的信心。在这个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我们很坚强,我们很勇敢,我们有信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大红条幅,绵阳市民也在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以对给予来自灾区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来表达重建美好生活的信心。在灾民安置点,每个市直单位都有专门服务站,而每个服务站,都有绵阳市民作为志愿者定点送来可口的饭菜。九州体育馆的心愿墙上,一朵朵红花表达着深情无限的祝福,而“四川加油,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留言更是体现着绵阳人的信心。
18日下午2时28分,绵阳人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哀悼地震死难者,而就在哀悼仪式结束之后,九州体育馆内的首所帐篷小学也宣告开学,2000多名孩子是信心的承载者,而让他们健康快乐有知识地成长,是重建家园的信心指向的核心之一。
有信心就有希望,何况还有穿梭在绵阳街头数以千计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来自全国各地支援者和志愿者呢。绵阳,我为这个被地震伤害的地方祈祷,天佑绵阳,让信心支撑着重建美好家园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