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某个人有学问,不像宋丹丹小品里那句顶着高梁花子的一句“你太有才了!”那么没有内涵,人们习惯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形容。这个词普及度很广,字面意义也很好理解,但能说清其中典故恐怕就不容易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富五车”本义原来还带有讽刺意味,而“才高八斗”本是自夸之词,只是随着语言演绎,两个词才成了褒义词,或者说作为褒义词使用。
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当然古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片)制成的,体积极大,不能与现在的读书人相比,但藏书能有五车之多,在当时足可以称为“饱学之士”。但就是这个惠施,虽藏书五车,但博而不精,如果称为杂家尚可,但其偏偏囫囵吞枣,曲解先人之言,因此其观点也多偏颇,因此庄子称“其言也不中”——呵呵,不知现在河南人所说的“不中”是不是由此而来啊——由此可见,学富“五车”这个词本义是含贬义的。
才高八斗,来源于南朝·宋·无名字《释常谈·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石”是古代容器,也是一种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南朝宋国著名诗人谢灵运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宋国皇帝十分欣赏他,使本就自命不凡的谢灵运愈发恃才傲物,于是在一次酒后说出上述之言,在吹捧曹子建(曹植)的同时,把自己也抬高到无人能及的地步。正因谢灵运这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他年仅49岁时,终被人所陷害,由皇帝亲自下诏,被判处弃市刑(当街斩首),一代天才就此而逝。
如今,两词含义中的反讽也好,狂妄也罢,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后人使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是用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当有人如此夸你时,那你真的是“太有才了”,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