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词(6):灯火阑珊不是指灯火通明

(2007-10-16 19:26:16)
标签:

知识/探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脍炙人口的词《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初读此词时,总以为“灯火阑珊”指的是灯火通明,尤其在辛弃疾那个年代,也没有电灯,通红的灯笼更显得诗意盎然,颇有浪漫主义的朦胧色彩,似乎只有这样理解才更能使爱情变得纯情而动感。
    然而,现实却与我们理想中的爱情开了个玩笑,此处“灯火阑珊”指的是元夕灯会的高潮已过,灯火已经零落,游人越来越少,这才发现了相约的人,仍然在等着他。当然,这种固守仍然令人感动,但已经与灯会的浪漫无关,甚至有些悲苦的意味,试想,约好了共同欣赏灯会的,但直到灯会散了,相约的人才出现,这种等待不是一种煎熬吗?
    曾经有广播电台的栏目叫做《夜色阑珊》,也经常听到一些电台主播顺嘴而出“夜色阑珊”,而当时正是晚上万家灯火时,真不知此“阑珊”是不是彼“阑珊”。
    “阑珊”,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书〉将尽;衰落:春意阑珊、意兴阑珊。”看来,这是一个书面用语,“阑”的意思是“将尽”,而不是“正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