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同事MF留言,给我留下了考题:
“我国北方称这种圆圆的食物叫“元宵”,南方称为“汤圆”。难到“元宵节”取自北方的命名吗?如果按南方人的叫法是不是应该叫“汤圆节”呢?”
其实,元宵节这个节日的名字并不是来自这种食物。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民间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除吃元宵外,人们在元宵节还有赏灯,打灯谜,舞狮子,滑旱船,扭秧歌等民俗活动和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