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Movie Day,每周一次的电影晚宴
恋爱时你们经常去电影院的吧?当然,一个很好的理由,一个暗黑的所在,一双试探的双手,看电影肯定不那么单纯吧?甭管什么类型片,都是你们爱情童话的见证。
不过,一定是我们喜欢的电影。而且,会埋下共同看电影的美好记忆。家里的孩子大了,我指的是3岁以后,也可以一家子去电影院,其乐融融。如果能去你俩第一次看电影的那家,感触更深,但愿那家影院还没有被拆。
好的儿童电影同样是童话,而且是“活的”童话,既然是童话,就该有童话的元素,有坏蛋有无辜的好人,有和儿童匹配的故事节奏,有让孩子提心吊胆的欢乐结局---而大人们总是觉得毫无悬念,如果你还没有洞察儿童电影中的这一切,那么恭喜你,孩子们会陪着你长大!
除了这么动听的一个理由外,我们家主要是为了孩子的英语听力才加大了看定影的密度---每周看一次,并且命名为“Movie
儿子在布置座位,准备零食。最抢手的一等座座位是地上的垫子,二等座是孩子们的小板凳,三等座是稍偏一些的长凳。票价到不会因为座位等级的不同而不同---都是一块钱,只要从门口司票员妹妹的手上划过就好。
这样的一些小小乐趣,孩子们很在意,也很在行,随他们心意就好。大人没必要去干涉和指导。
大人干什么呢?泡好茶,调好饮料,端过来安然坐下就好。

孩子看什么电影
我们家讨论选片的时候,在确保适合儿童观看的前提下,一直认为娱乐依旧是首选条件。所以在我们家每周一场的年度排片计划中,有趣的儿童电影所占比重最大。一般而言,多数电影也具备教育性,特别是儿童片,没有教育功能简直不能上映,而且会有不同的人从多种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的深刻主题。
无论如何,作为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故事。图画书大师,同时也是好莱坞的编剧大家的大卫·麦基说过好的故事不是讲好人如何战胜困难的,好的故事是讲“邪恶的东西如何在伟大的”善”面前屈服的。”
我们那个“功利”的目的还得剖析一下:看电影与学英语。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更多地选择英语片,即使是法国电影或者是日本电影,我们会选有英语对白的版本。如果没有,当然我们也看。毕竟学英语是第二位的。
第一位的是和孩子共度一段美好时光,有着共同的话题,如果还能学习到什么,那当然更加心安理得。
当然,我们看完电影也完全可以跟孩子进行讨论。不过,千万不要生硬地询问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在观影的过程中,观察下孩子的反应。可以发现在孩子那不经意的情感流露,对不同事物或者人物的兴趣,乃至担心、害怕、惶恐。这种儿童的主动投射,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好机会。如果有讨论,父母应该率先讲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也没必要深究。
我们看到第二年的后半段,儿子已经二年级了,才新增加一个“深入”的方法,请孩子们说一说看完电影的感受,我们给记下来。同样,不强求,有感而发,而且愿意才说,才记录。
与书本相比,电影的表现力和广袤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不过,我建议父母们还是先通过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设定一定的小规则,比如我家是每周五晚上是家庭Movie
所以,我觉得亲子共看电影是在亲子共读之外的有一种有益有效的亲子互动。我们家会提前安排每周播放的电影,可以购买DVD,也可以从网络上寻找合适的影片。

坚持看原版电影
说我功利我也不怕。
跟引进版图画书目前的整体水平优于本土绘本一样,国产片中虽说也有精品,但是适合儿童看的着实不多。就儿童而言,真善美是相通的,电影所带给孩子的人性教育不因语言、国别而不同。就学习而言,多听英语可以弥补我们给孩子共读原版书那不纯属的口音。就习惯而言,从简单易懂的英语视频教学片入手过渡到英语电影,孩子们完全可以接受。
要注意的是,有些欧洲、日本等国的好电影,比如《放牛班的春天》、“宫崎骏系列”等非英语影片,尽量要找到英语版。
如果你家没有从简单的朵拉到史酷比的阶梯观看,可以从迪斯尼经典动画片入手,这些专门给孩子们制作的电影,对白简单、语速较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