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四场讲座后的一些体会 [转载]四场讲座后的一些体会](//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周五、周六到周日,接连五场讲座。(稍后整理笔记)
已体验的四场收获颇多,聆听、思索、涤荡、梳理的过程,信息在大脑中流动起来。虽未必一一解惑,不妨先盘点着几点收获自勉......
一、关于沟通:
我理解的沟通至少是两件事情:说与听。
听不明白或说不清楚都会让人觉得别扭。“说”是艺术,需要使用听者易于接受的言辞与方法;“听”也是门学问,以自家的妄自揣度断言独下也会缺了点诚意。
二、关于本末:
很多纠结与疑惑,无论是不是自己的,当抽身出来看才发现原是“本末倒置”的缘故,岂不知“果”由“因”出。一味固执质疑于表象的“果”,而不探究其隐含的“因”,想真弄明白、寻求解决之道便没那么容易了。好比中医施治的一个方法“实则泄其子,虚则补其母”。
三、关于判断:
判断总是有依据,显现的与隐性的。标准的不同,结果也会随之而变,同一件事物被“判断”得截然对立也是可能的。比如,盛唐的杨贵妃,依照唐朝的标准“胖=美”,毫无疑问“杨贵妃=美”;而依照当下的标准“瘦=美”,“杨贵妃≠美”。贵妃还是那个贵妃,结果却自相矛盾了。
所以,尽可能看清客观存在的本体。要弄清楚“当下”的标准,也要知道标准并非一成不变。
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流动,寓意活与更新。有输出有输入,池水方可保持活气;有空白有边界、有参照有比对,定位方可清晰。
五、关于突破定式:
被“教育”了多年的成人,很容易被思维定式框定,新鞋走老路般飞快地转着磨。停下、发呆、留白、思考...看起来的“无聊、浪费”却是有意义的。想起跟原公司同事分享PDCA的时候,提过的一句话:C的过程是个质变的转折点。
今天,你C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