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到了香港,作为田家炳访问学者开始在香港科技大学9个星期的访学生活。
科技大学在清水湾的牛尾海边,沿山坡而建,景色宜人。是个锻炼身体的好地方。来的这几天琢磨买双跑鞋每天跑步,减肥加改变生活习惯。这里的行政管理能力非常强,办事流程很顺畅。两天基本就把相关的事务办理清楚。记得当初我在浙江大学做博士后时,遇到的拖拉和不专业比,自是天壤之别。不过前几次来香港游玩和参加学术活动,对此已有体验。另一方面的体验却是我没曾料到的。
以前来香港,买电器衣服买鞋子甚至帮人买化妆品之类的,都觉得很便宜,尤其是每次都在元旦前后来,标价便宜之外加上折扣,有时候只有国内一半左右的价格。但是,日常餐饮和消费品却比国内要贵很多。比如一罐可乐6块钱,国内才1块7,一个面三十五。一个扬州炒饭44。这个都比国内告出两倍左右。在这边吃饭好像从来都没有在北京那么爽快。几个人在簋街,来个两大盆馋嘴蛙,一盆子麻小,啤酒无数,吃完也就三百出头。记得那时候第一次到香港,朋友请吃饭,三个人一人一个啤酒,少少三四个菜,已经四百多。这要放开了吃,不敢想。
这次来,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经历过这个春节的物价快速上涨以后,竟然觉得香港物价也不算什么。上好的新奇士橙2块4一个,和国内买的赣南脐橙算起来差不多价格。进口饼干基本一个价,饮料大概也没有那么离谱,一倍多的样子吧。一个人在学校吃顿饭,和自己在北京做顿饭也差不多了似的。如果算上汇率变化,好像现在还真是觉察不出香港生活费用有多贵。三四年前,100港币换108左右的人民币,现在换91块人民币。人民币还会加速升值,以后来香港溜达,就更大胆了。
国内的通货膨胀,倒是让出来玩的人们开心了,可以买好多东西,还不觉得贵。不过回国就发现不那么爽。除非是工资涨得比物价快,但是以我个人的经验看,好像工资没怎动弹。干脆,大家拿了工资,都跑出来花好了。顶不过通货膨胀的压力,还不能赚点汇率的便宜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