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个人的手机短信越来越多。第一多的就是那些做推销的,一般的是卖房子,卖文凭,发票什么的,特殊一点的推销手枪,或者推销自己帮人讨债寻仇的,据说有个朋友遇到过卖袁世凯的地下宝藏的。
还有一类就是每个节日都会收到的祝福短信。以前也就是几个大节,如今是只要是个节日,不管是我们的端午,七夕,还是国外的情人节,圣诞节都收到大堆的短信。
节假日有人记得你发个短信来,当然是开心的事情。好像每个节日收到的短信大概也就是几个类型,只是不断变换发信人的名字。上百个短信,三五个类型吧。有的细心的,还留个自己的名字,有的没留的,恰好手机里没存号码,就不知道谁关心你一遭来着。更有甚者,连前一个署名都不去掉,直接转发出去。
当前各类人等一谈到精神世界上的空虚,就埋怨,说商业社会,毁掉了农耕年代的人情暖意,大家都忙着挣钱,忘记关心一下别人。现在倒好,手机短信群发转发,让别人知道在这些节日里还被人挂记着。只是这标准化的文本,这从网路写手那里贩来的温情语句,总觉得少了真正的人情味,倒是多了些为了提醒人家自己的挂念而又舍不得花自己的时间去编写短信的感觉。既然是挂念,就好象值得多一些时间。说不挂念,又似乎还是表达了个意思。那么只能说,现在的挂念也工业化,标准化,也是点到为止,也是为了提醒而挂念。怎么看,都有点像广告商为了混个印象而不断出现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埋怨自己是商业社会缺乏人情味道的牺牲品,但是大多数其实是做了帮凶的。因为我们自己就在以商业的原则在表达我们对别人的关心,格式化,群体操作,混个脸熟。
一定有人嫌我罗嗦。有人发短信就不错了,那么多意见,以后不发给你,寂寞死你。如果放低标准,应该说聊胜于无。不过也许我贪心一点,希望那种关心,不是提醒,而是发自内心的思念与关怀。有这种情怀在,写三五个字,我也开心了。
我会继续往年的传统,自己写短信给朋友们。我也欢迎朋友们发自己写的短信给我,字不在多,有就行。当然,群发转发的也可以。不过,是否朋友们也可以响应一下,以后多表达独特的,有针对性的关心。让我们为对抗所谓的人情的缺失,做一点点自己的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