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谭·十五】诗之巧与技
标签:
古诗谭诗话诗法 |
分类: 无声无色 |
【古诗谭·十五】诗之巧与技
—无心—
诗本言志,后为抒情,有叙事、咏物、即景、感怀等等等等。有随性而作,有刻意为之。
诗有诗法,作诗者可循。严羽《沧浪诗话》便有“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并有诗法十九条。袁枚《续诗品》以诗法为品。晚清时更有《诗法萃编》,达十五卷之多。
诗法本为教人习作诗、分辨诗高下,但既然有法,便自然可循法而用巧,以至于有用巧重于诗本身者,诗便成技了。
诗之巧,贵在如魂如魄,匿于诗中而不显,使人读之若无,放手却生回味,反复吟玩而愈觉其妙。诗之巧者,可拙中见轻,浑中见重,不言霜而使人瑟缩,不语悲而令人凝噎。如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竟教人无可评说之处;如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虽且歌且舞,然莫不觉其凄凉。
巧出于工,而游于工外。杜诗极工,故难见有巧,唯《饮中八仙歌》却以拙朴而见巧。韩诗亦工,其巧藏于气度。工巧平分者,贾岛。
《文献通考》云:“自李、杜以后,古人诗法尽废”,概亦因格律体例已成,此后有人专刻意用巧以致妨诗,诗沦为技。比及工、巧,技为下。技之极者,打油诗。
近世之诗,以技为巧者多,不独诗者,读诗者也多误以技为巧而痴迷。有欲学古意而用外朴,另加曲义转折以博惊叹,却难掩不知说甚之内庸,外朴内庸本也平平,一添巧技,便一无是处矣。
二十年前便见有人拟用电脑作诗,名“作诗机”,看其程序,无非古诗常用字词排列组合,并加若干规则,初时甚为可笑,不断完善几年后所作竟然真有了些“诗意”,甚至有不会作诗却喜沽名者以此物所作之诗到网上发表。再后来,其中更添“风格”设置,显然为作弊者专设。时至今日,不知此物还在否,若还在,当又“精进”不少。以我论之,创此物之人或为达人,而此物却必贻害。
过求技以达巧,实与“作诗机”无异。以技成诗,此淫技也。
(2021.5.19)
前一篇:【古诗谭·十四】以诗为史,可乎?
后一篇:【古诗谭·十六】日本的和歌与俳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