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谭·十】古诗应和以及次韵、步韵

(2022-05-09 11:03:53)
标签:

古诗谭

诗话

和韵

次韵

步韵

分类: 无声无色
【古诗谭·十】古诗应和以及次韵、步韵

—无心—

  古人有应和诗。所谓应和,从唱和而来,不过是以诗和诗。

  最初为应答,为私下的书信往来,甲以诗致乙,乙以诗答甲。而后有和,和可以是答,也可以是单纯的和,如唐肃宗时贾至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大家便集体“奉和”(见《【古诗谭·二】杜甫真的“伟大”吗?》)。再后来有人仰慕前人之诗或者有感于他人诗作也作和,虽也称和,但其实并无感情交流,颇为勉强。

  和诗本不必和韵,如上面所说诸人应和贾至之作。和韵的风气始于元稹和白居易,他们俩的相互应和还开创了一种诗体。

元和体

  元和体专指元稹、白居易次韵相酬之作,其中很多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很多人仿效他二人这种应和诗体。

  元稹在诗上自视甚高甚至可以说狂傲,连李白都不放在眼里,但却也有一定的资本,他唯独与白居易相交甚笃,且对白居易的诗才甚为佩服。《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三)中收有元稹一篇《上令狐相公诗启》,其中有一段:

  某又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有以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荩欲以难相挑耳,江湘间为诗者复相仿效,力或不足,则至於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目为元和诗体。

  元稹文中在赞许白居易的同时,可谓高调地谦虚。两人的往来诗作不只是应和,也是相互卖弄,有些甚至到变态的程度。白居易的排律《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居然有200句共100韵,而元稹回应《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也同样是200句共100韵的排律,而且完全是按照白居易的韵次。排律是律诗,要句句粘、对,还是次韵,这样的难度让人想想都怕。
【古诗谭·十】古诗应和以及次韵、步韵
元白次百韵

和韵种种

  常见古人诗题中有(步韵)、(词韵)、依韵等等。其中标明“和”的未必和韵。

  步韵与次韵相同,都是用他人诗中所用的韵字,且次序完全相同,如上面提到的元白百韵相次。这是和韵中最难的。

  依韵只需与他人之诗用相同韵部,不必用相同韵字,算是和韵中最容易的。

  此外还有用韵,指用与他人诗中相同的韵字,但次序不必相同,难度介入上二者之间。用韵之“用”或不于诗题中标明。

和韵与诗品

  和诗本是私下间的相互应答,和韵只是一种高级的应答形式,并不代表诗本身的好坏。相反,因为多了和韵的限制,往往无法让和者随意发挥,反而有损于诗了。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於元白、皮陆,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元白诗之成就非寻常人可及,所以互相炫技卖弄,是因志趣相投。后人仿效他二人,把和韵奉为雅事,也皆限于私人之间,因情谊而酬答,所谓同声相和。而有人喜欢借和韵来哗众,专以次、步等来示人以显高深,其诗鲜有善者。

  更有不明所以为“和”者,见他人之诗而心动,以完全不相干之意甚或敌对意味作诗相应,也称“和”,当真滑稽了。

(2021.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