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地围观
(2012-07-02 12:05:19)
标签:
杂谈 |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懂足球的,不太懂的都被招进了国家队。
中国人拥有强大的足球理解力,是基因决定的。《战国策》里就有关于“蹴鞠”的记载,称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便流行“蹴鞠”,《史记》里也记载,“蹹鞠”被用来训练士兵的身体素质。北宋时期著名球星高俅在中国家喻户晓,宋代还出现了最早的足协,称为“圆社”,多么形象。
有这么悠久的“蹴鞠”历史,所以中国人天生就对足球有感觉,不管你会不会踢球,懂不懂规则,说起足球来,都能有些天外飞仙式的独到见解,比如说厄齐尔瞪着大眼睛能辟邪的,就是悟出了“蹴鞠”和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
只是,这中间有点小问题,就是,“蹴鞠”和足球不能算是一种运动。
“蹴鞠”更像是个人杂耍类表演,北宋有个秀才叫柳三复,就是著名小清新词作者柳永(柳三变)的长兄,有一次拜见宰相丁谓时,一边跪拜,一边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连续巅球不落,丁谓一高兴,给了个官职。
所以说,如果允许穿越的话,北宋组队持外卡参加欧洲杯,恐怕要输得很惨,高俅那两下子除了能迷惑巴洛特利之外,估计其他人都不会上当,而且,就算是欧足联允许欧洲杯改成颠球比赛,北宋代表队也没有胜算,西班牙的技术中场们只要安排好餐饮和轮休,轻松颠上一个月。
这种差异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但令蹴鞠在实战方面跑偏,变得越来越像踢毽子,而且,让我们在看球的时候,思维也极为跳跃,关注的东西千奇百怪,巴洛特利爱出汗啦,C罗又当爹又当妈啦,这大概和人们喜欢一边踢毽子一边拉家常有关系。
虽然跑偏了,但不妨碍我们爱看足球,更不妨碍我们对足球的理解越来越精深,以至于一般的技战术分析都提不起我们的兴趣,什么无锋阵型有锋阵型,这很重要吗,思考人生才重要,自由发挥才重要,延参法师淡定地提醒我们:绳命,是入刺的井猜。
欧洲杯结束了,但中国球迷的围观不会结束,悠久的蹴鞠历史允许我们理直气壮地围观,而且,蹴鞠和足球的区别已经被抹平,国际足联在2004年终于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最早的足球活动,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接待就是生产力。
前一篇:公众消费郭美美的背后
后一篇:张艺谋不能再玩沉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