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消费郭美美的背后
(2012-07-01 21:31:14)
标签:
杂谈 |
6月29日晚上9点40分,郭美美用手机发布了一条微博:Tonight
go party,I'm a sexy girl. I sometimes good sometimes bad,this is
me,you don't like me you can get out!
这条十分蹩脚的英文微博命中了网民们的兴奋点,转发量竟然高达24万多次,大家开始纷纷进行恶搞翻译,从“sexy
girl”入手,将其调侃为“性工作者”,比较典型的翻译是网友“joejo熊猫拾贰”这样:我是一名从事性工作的女孩。我的服务有时好有时坏,这就是我。你不喜欢的话,可以随时甩掉我。
这算是最普通的译文,很快,不少人开始表现出文学追求,搞出了诗经版:夏夜漫漫兮,可堪寂寞。红妆绿袄兮,轻启朱门。腥臊并御兮,心怅然。不喜滚蛋兮,奈若何?
七言诗也开始出现:一朝弹冠入凤池,篷门湘华洗凝脂。娇吟婉啭韵不定,云雨无情君自辞。
当然,这些算是各种译文中比较含蓄的“洁版”,而很多版本都带有很直接的性意味,实在不好公开转述。
抛开具体的译文,这件“争相翻译郭美美微博”的事情本身便包含很多信息量,有人觉得有趣,有人觉得无聊,也有人把这上升为一种“正义的报复”。
原本郭美美已经淡出了公众视线,她和她所引发的那些争议也在媒体的不断曝光下失去了吸引力,大家发现,这个喜欢炫耀奢侈品的小姑娘只是消费主义的产物,热衷物质享受并将其作为生活的目的,迫切地想要得到关注和名气,不在乎自我价值的建立和反思。
这样的一个郭美美,按照正常规律,将和许多火红一时的公共事件一样,很快便销声匿迹,再也引不起公众的兴趣。然而,郭美美却自觉不自觉地制造了一个例外,用一条英文微博便重新制造了关注。
有人认为这是一次有幕后推手的策划行为,从郭美美的生活状况上看,有很大的可能性。在结束红会事件之后,郭美美的生活趋于平静,偶尔有些演出邀约,大量时间用于打点她的淘宝店,出售服饰、奢侈品和泰国佛牌,而在前些天,她的实体店正式开业,需要更多的关注。
不过,重新涌来的关注也许并不能帮助郭美美的生意,相反,负面传播往往还是商业禁忌,因此,这次的翻译恶搞事件更像是一次意外。看看郭美美的微博就知道,她近来似乎有了个墨西哥男友,发英文微博也就有了合理性,只不过,她明显低估了网友的“热情”。
郭美美消费奢侈品,公众消费郭美美,这真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然而,公众的这种消费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发泄,愤懑无处表达,郭美美就成了最合适的目标,抓住机会,于是全民羞辱一番。
这种群体对个人的不由分说的羞辱,实在不好,甚至可以算是某种形式的群体暴力,如果再深入地探究一下这种群体暴力的根源,就更加令人沮丧,原来我们自己也没比郭美美更有反思精神,还是容易迷失在正义的幻觉下,享受群体对个体施暴所带来的免责快感。
也许有人说,翻译她的微博恶搞一下而已,算什么暴力,不是很幽默吗?好吧,这正是另一个令人沮丧的原因。用恶搞来化解无力感,说明支撑我们的,至今还是“精神胜利法”,就像阿Q先生一样,自己受到了屈辱,正郁闷得很,可伺机欺负了小尼姑之后,获得围观者的一片笑声,于是便兴高采烈地得意起来,“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前一篇:阿汤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后一篇:理直气壮地围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