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事件”
(2012-03-10 19:32:29)
标签:
杂谈 |
以前冷笑话盛行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著名的小段子:说有一只企鹅,下定决心去找北极熊玩,于是走啊走,10年之后走到了赤道附近,突然想起来,家里的煤气忘了关,于是又走回去,关了煤气重新出发,这样一来,企鹅一共花了40年终于走到了北极熊家门口,兴奋地敲门:“北极熊北极熊,我来找你玩!”北极熊打开门,看了一眼企鹅,说:“我不玩。”
第一次听到这个冷笑话,我真的被冷坏了,大呼“无聊”,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这个故事不一般,简约里透着深刻,平淡中蕴含伤感。
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许很能体会那只企鹅的心情,他在去年全国两会提交了一份呼吁降低奢侈品进口税的提案,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提案,他出资200多万元聘请尼尔森公司做了详细的数据调查,王健林觉得,他很认真地准备了这份提案,如果奢侈品进口税能够降低,把中国人海外购物的这部分需求引回国内,对于扩大消费、增加就业都是有益的。
可是,提案的回复让王健林有些失落,在感谢了他对财税工作的关心之后,复文表示:“关税并不是构成奢饰品价高的原因,经过测算,平均只占2%左右。”
在对复文处理意见的反馈中,王健林毫不犹豫地选了“很不满意”一项,这可以理解,就像那只企鹅,满怀热情地长途跋涉,却没有获得匹配的回应,心理上出现落差是一定的,搞不好还会感觉“感情受到了伤害”。
王健林的“企鹅事件”说明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委员代表们履职热情和责任感在提升,履职行为也越来越专业,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不惜人力物力,务求让提案更具说服力,给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投入的心力大了,委员代表们的期望也就更大,对政府部门回复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这是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幕,是进步的表现。现在,委员代表的要求高了,接下去,关键是良性互动如何形成。
各个政府部门的确需要积极应对委员代表们不断升级的期望值,避免出现提案办复工作形式化,比如,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就曾表示,他关于农村土地的提案已经连续提了三四年,没有一个回复让他满意,复文中经常出现的是“正在研究”、“目前法律法规没有大的突破”、“希望你继续关注”等。这样的回复也属于“企鹅事件”,难以匹配提案者的付出。
不过,承办提案的政府职能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众多的提案在质量上参差不齐,有的很有借鉴价值和可操作性,也有的质量难以令人恭维,另外,有的提案涉及正在研究和推进的工作,答复情况就会比较好,不在这个范畴的,政府职能部门出于谨慎,通常也只能有一个回应性的答复。
看来,委员代表和政府部门形成积极良性互动,也需要进一步的制度细化,针对不同类型的提案,需要不同的处理规范,让提案办复的方式有章可循,比如,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提案,即使不在政府部门的工作推进范围之内,也有进行更多沟通、探讨的必要,而对于严重缺乏参考价值的提案,则可以通过简单回复的方式处理。当然,要想保障提案的“命运”,还要增加承办过程的透明公开,监督是避免“企鹅事件”发生的好办法。
前一篇:“挑错”需要制度保障
后一篇:政府的“爱美之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