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珠峰之南(38) 泰美尔.街头

标签:
尼泊尔加德满都泰美尔白麦群卓拿杜巴广场 |
分类: 行走南亚 |
加德满都的主要景点,已经逛遍了。接下来开始研究博物馆。看穷游锦囊推荐的博物馆,主要是尼泊尔国家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彼此离得不远,正好可以一起逛了。这一阵子赶上燃油危机,出租车不好打,打到了要价也很高。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从泰美尔过去有三公里多。和前几天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徒步比起来,这个距离不算远,而且又是在城市街道,都是平地没有坡,应该是非常容易。决定就走着过去,顺便逛街。
从旅馆出发,先要穿过泰美尔的街道,前往杜巴广场方向。
街头的肉铺。
路过的小广场上,四周都是小商铺,街道中间是摆地摊的小贩。
前面就是颇有名气的阿山(Ason)广场。实际上这是密密麻麻建筑之间小巷汇合而成的一小块广场。行人川流不息。广场上挤满了出售一些我压根不知是什么东西的小贩。这个小广场被视为加德满都老城区里相当有代表性的一个地方。




街头的横幅表达了庆祝Dashain节的气氛。
阿山广场的一角,有一座神庙。屋顶上落满了鸽子。

继续往前走是阿山街。这样狭小的街道,居然还是人车混行。我就想,如果对面也来一辆汽车该怎么办?
窄小的街道两旁布满了出售各自货物的小商店。



前方路侧,有一根石柱,上面坐着一尊小佛像。柱子后面的拱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震倒塌了,里面是Jan Bahal。Lonely Planet把这里称为白麦群卓拿寺。
白麦群卓拿是很有尼泊尔特色的神,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来参拜。佛教徒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而印度教徒认为她是湿婆神的降雨化身。加德满都和帕坦在不同时间有各自的白麦群卓拿节。

这座寺的特点是,院子里有很多立柱,柱头上坐着的不知是什么人,面朝神庙在祈祷。在杜巴广场上柱头坐着的是马拉国王,那么我猜想这里也许都是一些权贵吧。


不大的院子里落满了鸽子,成群的挤在一起飞来飞去。我非常担心会有鸽子粪落在身上。一个小孩在这里拿着鸽食在喂鸽子,让我想起一年前儿子在博德纳大佛塔那里喂鸽子的情景。
神庙里供奉的白面女神,看上去有些吓人。白麦群卓拿节的时候,这尊神像会被请出来,坐着大轮子的车在城里四处巡游。
外面柱子上的雕像上,落满了鸽子。一年四季被烟火的油污和鸽子粪浸染,看上去脏兮兮的。




寺庙外面顶着火盆的这尊女神,看上去极有欧洲范。虽然被蜡烛和烟火笼罩,脏的不成样子,但仍然能看出原有的高贵身份。不知是什么来历,Lonely Planet里面也说不清楚。类似的女神雕塑,在欧洲一定是顶着水盆,或者喷泉的,这里却变成顶着火盆,燃烧后的灰烬落了一身。感觉相当怪异。
沿街道往前,是因陀罗宫院(Indra Chowk)。这里有一座Akashi Bhairab Temple,-巴伊拉布天空神庙。两周前我经过这里时,外面搭起了台子,摆出了巴伊拉布的神像,似乎在进行某种节日庆祝活动。现在台子已经撤了,恢复了本来的样子。

再往前就已经能看见杜巴广场上的塔莱珠神庙了。


两周前在徒步出发前来过杜巴广场,在这里买了门票。这次来,理论上来说是不需要再买门票的。但是我原来的票早就找不到了。我只是要从杜巴广场通过,又不是要游玩,买门票是没道理的。
我怕和警察费口舌,这地方我已经转的很熟悉了,知道周围有无数的巷子是可以进入杜巴广场的。所谓收门票的地方,主要针对旅游团,防君子不防小人。我很容易就从已经倒塌的玛珠神庙后面进入了杜巴广场。
经过独木庙的废墟的时候,发现和两周前比较有了一点变化。废墟上搭起了一座小的木头亭子。我猜想,是要先找个地方把独木庙里的石头神像先给供起来吧。那尊神像据说是很灵的。
离开杜巴广场,是沿着我们去年进入杜巴广场的那条路。这密密麻麻的小巷让人眼晕,不过这条路去年就走过,所以也算是轻车熟路。
这座小桥,就是去年我们去杜巴广场时下车的地方。桥上和去年一样,也坐了一长排小贩,出售从书籍,到服装和蔬菜等各式完全不搭界的货物。

过了桥,转入了博物馆路。这里已经离开了加德满都老城区,没有了狭窄逼仄的小巷,也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游客。一下子清静了很多。
路边的建筑也让人感觉清爽了一些。这是一座酒店式公寓。
路边的尼泊尔特色秋千上,有孩子们在玩耍。
清净的街道。
远远地可以望见山顶上的斯瓦扬布纳寺,也就是去年去过的猴庙。